1980年7月15日,佳宁集团宣布将所持金门大厦75%的权益,以象征式的1港元代价转让给佳宁置业,由佳宁置业承受金门大厦的权益和债项。当时,佳宁置业表示,该集团有意对金门大厦作“长期投资”。然而,言犹在耳,到7月底,佳宁置业突然宣布,有关出售金门大厦的谈判已进入“深入阶段”,售出价约为15亿港元。 受到有关消息的刺激,佳宁置业股价进一步急升至9港元。
1980年8月14日,佳宁置业宣布与恒生银行创办人林炳炎公子林秀荣、林秀峰兄弟持有的百宁顺集团达成初步协议,以11.8亿港元出售所持金门大厦75%权益,买家已支付订金,交易将于9月13日完成。
不过,初步协议很快就被另一声明所取代,佳宁置业与钟正文将以16.8亿港元价格,将整幢金门大厦售予百宁顺,交易将于10月底之前完成。换而言之,佳宁及钟正文在不到一年时间通过买卖金门大厦所赚取的利润竟高达近7亿港元。
消息传出,港区股市沸腾起来,大批股民蜂拥追逐佳宁置业股票,使股价进一步飙升到15.4港元水平,整家公司的市值从收购时的约5亿港元急增到逾36亿港元,股东人数从收购时约1500名增加到近万名。这时,佳宁集团第二阶段的扩张可说是正式完成。
据振夏暗卫调查,一切还是陈松青左手到右手的把戏,而且相关的证据已经拿到手了。
佳宁扩张的第一阶段,可以说是陈松青在钟正文的扶助下,在港区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生意,累积少许个人财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甘愿保持绝对商业机密的资金来源;
第二阶段,是陈松青部署集团“借壳上市”,并通过轰动港区的金门大厦交易,将佳宁置身于港区地产界的前列,塑造了佳宁作为成功的大地产商的形象。这个阶段,他已向他的导师钟正文和其他投资者证明,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庞大资金。正是在这种神话式的气氛中,陈松青即将开始了佳宁第三阶段近乎疯狂的收购扩张活动。
第二阶段汇丰就加入了佳宁的助推行列,第三阶段,汇丰将作为主力军,汇丰的意图是打破振夏系对港区优质地段的房价压制,打破振夏系在港区地产行业统治地位,能给振夏系添麻烦和造成重大的损失,汇丰还真有点儿不遗余力的感觉。
即便没有汇丰,赵政也不会轻易放过佳宁集团和陈松青,现在的佳宁每股才15港元附近,赵政记得前世佳宁最高股价绝对不止现在的数字,目前购入佳宁股票的多为基金和投资公司,或者中产投资人,普通的大众股民并不多,因为振夏系的存在,港区大部分普通股民都更看好振夏系入股的公司,为了避免给普通大众股民带来更大的损失,赵政觉得差不多这个时候可以动手了,
1980年9月,佳宁置业宣布组成佳宁航运,先是以6100万港元向保华建筑购入一艘三万吨的干货轮“先进号”,易名为“佳宁一号”,继而又向RB和联邦德国订购四艘干货轮,进军航运业,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汇丰支持的。
陈松青和佳宁庞大的资金来源,既非来自东南亚华侨巨富,亦不是菲律宾马科斯夫人的支持,更不是苏盟人民银行站在背后,而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一家财务公司:裕民财务。
裕民财务是马来西亚政府银行——裕民银行的一家全资附属公司,该银行是一家有国际业务的大银行,由于香港政府冻结发出银行牌照,裕民银行便以附属公司形式在香港成立一家接受存款的公司,名为马来西亚裕民财务有限公司。
1979年,裕民财务已与佳宁建立合作关系,而佳宁正是在得到裕民财务的全力支持下展开大规模扩张活动的。
或许汇丰真的是被振夏系气糊涂了,估计前后至少贷给了佳宁集团30-40亿港币,现在的佳宁集团没有到1981年就总共欠下裕民财务、汇丰银行、获多利等金融机构逾百亿港元债务额。
关于陈松青,关于佳宁,赵政已经安排人调查得清清楚楚,里面的弯弯绕绕都理顺理直了,连裕民财务的账目,振夏暗卫都花大价钱搜集到了,而裕民财务保留的只是一份誊抄本。
赵政在电话里对着宗华一顿嘱咐,把所有事情都吩咐好了,才挂了电话。
巴统的事情暂时不去放心上了,给RB人一定的打击,巴统工作人员会自己找台阶下午的,至于大英工业部,赵政还真没放在心上,或许找铁娘子再购买一家企业和技术专利,帮铁娘子推动一下私有化进程,估计大英工业部的一切压力都会烟消云散了,等等吧,反正赵政自己是真的不着急。
快11点了,早饭都还没有吃,该去楼下食堂好好享受一下美食了,就在赵政准备下楼的时候,卫星电话响了。
赵政:“拉马扎,这么早?你会这么早起床。”迪拜和港区时差是4个小时,这会儿迪拜还没有到早上7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