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三位对此有什么想法?”
赵政的话让他们三人陷入了沉思,其实他们三位的心里早就有准备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而已,或许一开始是出于同时华人的因素,三个人被赵政说服了加入了振夏系,随着他们在振夏系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内心对振夏系的认可就越来越深,就这么短短的几个月,振夏系的基因就像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不过他们多少还是有些顾虑的。
张汝京说道:“既然老板你说了,事情肯定就到了这一地步了,我也就没有其他想法,其实我早就有心里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回来得这么快,我会尽快回一次湾湾,以防万一,我尽量会把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全部接到港区来,老板你能不能帮我把他们安排好?”
赵政:“可以。户籍有要求吗?还有其他要求没有?”
张汝京:“就港区户籍吧,这样挺好,其他没什么要求了。”
赵政又看了看梁孟松和林本坚,说实话,他们两个人对于此事,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虽然他们早就在知道老板对于技术在意,知道老板早晚会把光刻机项目隐藏到大陆去发展,但他们确实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尤其是林本坚,要不然前世他也不会回到湾湾去工作,国人的家国情怀在作祟。
赵政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强迫你们任何人的意思,你们应该很清楚,一旦我们的光刻机技术越来越先进,面对欧美和RB开放就成了必然,而且他们对我们的忌惮也会越来越深,对于你们,对于振夏系都不是好事,国内,或许才是这个星球最后的乐土。
科学是不该分国界,但科学家分国界,拥有技术的资本是分国界,最关键的还是不是分国界的问题,而是某些人是把人类划分了人种问题,这一点你们在欧美那么长时间,难道就没有感觉到?”
赵政这是在做最后的劝说,实在不行,就安排张汝京一个人去国内,然后想办法联合国内的几大光电研究所和高校再进行联合研发,本来到了国内也会有这样的安排,或许给振夏光刻机项目带来的也仅仅是晚几年诞生而已,总比前世整体技术落后几十年要好得多。
梁孟松先开口了:“我仔细斟酌和考虑了一下,按照张院长的办法来,其实国内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一切按照老板你的吩咐做。”
林本坚是最后开口的:“唉,罢了,其实梁副院长说得对,国内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我也这么安排吧,老板,你给我们下具体指示吧。
不过新成立的玄鸟科技研究院和振夏半导体和深市振夏高科技产业园区似乎关系不大吧,不同的受众群体,技术专利转让文件需要重新安排吗?”
赵政:“本来文件中是规定了下属公司是可以使用的,不过这一点确实是我疏忽了,张院长回到院内重新出一份技术专利授权书吧,赵丽君会配合你,其余副院长的工作怎么做,这个我得想想。”
张汝京:“老板,其余副院长的工作我去做,欧美人总说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他们会明白的,他们这些人的血脉里也多少融入了振夏系的基因,或许再过5年,等振夏系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你就算赶他们走,他们都未必走了。
在港区,在振夏系,他们拥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和权力,至于资金那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对于搞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工科人员而言,能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才是关键,没有哪里的科研氛围有振夏科研院这么完美了,相信我,也请相信他们,至少振夏科研院的副院长们是都希望振夏系好的。”
赵政:“张哥,你误会我了,我不是不相信他们,我只是担心他们不理解,或者我是担心他们不小心泄密,我的想法是,振夏系自己的光刻机不超过北美或者RB,亦或者欧洲市场上成熟的高端光刻机5代,我们都不要对外发布,我说过,钱,不是问题,我需要的技术储备作为杀手锏。”
林本坚无奈地苦笑道:“老板啊,光刻机仅仅是我们振夏系一家是确实很难完成的,那么多的配件,那么多的高尖端技术,我们需要时间,前面我们也仅仅是在光源和镜头方面有了突破,可以形成自己的专利了,整体的驱动部分还不行,还有电源等等,太多方面了,光刻机可以说是集合了这个工科领域最高端的科研成果。
我们还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国内研制光刻机被曝光出来,搞不好很多零部件在欧美我们就没有办法采购到。”
赵政递给了林本坚一份国内的内参报告,当然这是六哥叶绍斌经过了叶帅的允许提供给赵政的,内参报告上对于国内光刻机项目做了一定的报道:
1970年,中科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并在1977年完成了我国最早的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的制作;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取得了成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