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又有一批知青来到瑶水村。
最早一批来瑶水村的知青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两年对于知青们来说,已经消磨了他们最初的热情。
每个人都想回城,可每年分到瑶水村的名额只有两个。
知青们又开始四处走动。
也不知是谁听说了,这次的回城名额没有几位老师的。
那么第一批知青就剩下吴丽、孙小琴、李梅、杨志雄、蒋浩然几人。
李梅给家里写信,希望家里能寄些钱给她,让她打点一下,争取到回城的名额。
谁料,家中来信,还希望她贴补一下。
李梅别无它法,只能拿出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去找村长媳妇。
村长媳妇说自己会跟村长提这事,没有收他的钱。
知青们都来找村长帮忙,村长干脆就交代媳妇,一个好处都别收。
现在瑶水村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不错,村长媳妇在饼干厂上班,有工资,不想因为收这点钱,给人抓住把柄说事。
而且,每个知青都来找过,都收了人家的钱,也不能让所有知青回城,干脆一个都别收,让他们这段时间好好表现。
这么一来,就要看老天爷眷顾谁了。
就在公社来人考察的时候,上工干活的知青们活干到一半,纷纷往厕所跑。
吴丽、孙小琴、李梅三人相互搀扶着回到地里。
没干几下,吴丽又受不了跑走了。
其他知青也是如此。
大家猜测是不是饮食上出了问题。
今天负责做饭的人是李梅,所以,大家纷纷看向了她。
李梅说:“你们看我干什么,我跟你们一样的症状,我还想知道为什么。”
孙小琴说:“我和吴丽都可以为李梅作证,她也拉稀。”
知青们一直拉稀也不是事,村长去卫生室请医生过来看看。
医生在他们去年采来的干蘑菇里挑出了几个,说就是这种蘑菇,导致大家腹泻。
给每人开了药,服用两天应该就没事了。
蘑菇是当初大家一起采摘晒干,早已分不清是谁采的,李梅的嫌疑也洗清了。
知青所的知青们暂时没法下地干活,蒋浩然就有了表现的机会。
不过,考察人员在得知知青们误食有毒蘑菇的事,并没有对蒋浩然另眼相看。
反而是李梅,别人都在休息,只有她,就算一天跑十趟厕所,还是坚持在地里干活,给考察员留下了好印象。
最后回城的名额是李梅和吴丽。
李梅听到这个消息,把头蒙在被子里大哭起来。
她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
收拾好自己行李,只等着时间一到,就可以走了。
这几天,李梅特别注意,饭都是自己单独做的,就怕再出什么意外。
可千防万防,李梅自己睡觉的时候没盖好被子,窗户又没关好,早上起来就发高烧了。
体温40℃,已经不能拖了,孙小琴劝她还是赶紧去医院。
李梅也不敢大意,爬起来从行李箱里拿钱,要去医院,却没找到钱。
“你们谁动过我的箱子?”
大家都摇摇头。
“我的钱怎么不见了?”
孙小琴说:“会不会是你收拾东西,一时忘了放在哪里,你还是别耽搁了,先借一点钱去医院。”
李梅开口说:“小琴,你借点钱给我,回来我找到钱就还给你。”
孙小琴说:“我的钱都花光了。”
其她人没等李梅开口,全都离开了屋子。
没办法,李梅只能拖着虚弱的身体去男知青宿舍借。
杨志雄说:“你要是愿意把回城的名额让给我,我就借钱给你。”
“你想得美!”李梅气愤地离开,去找村长。
巧的是,村长和村长媳妇今天去亲戚家喝喜酒了,都不在家。
最后,李梅找到学校,跟韩飞借了一点钱去的医院。
好不容易走到了镇上的医院,吃了退烧药,防止明天烧不退,李梅又叫医生多开了两颗退烧药备用。
回来后,李梅又找了一遍行李箱,还是没找到钱。
没有钱,她怎么买车票,只能去找周队长。
跟着周队长一起来的还有很多村民,到了知青所,周队长问了李梅,之前放钱的地方。
李梅打开行李箱,指着一个小布袋说:“我的钱就放在这里。”
周队长拿起布袋打开,问道:“布袋里有多少钱?”
“22块5毛。”
周队长伸手从布袋里掏出几张纸钞说:“你数数,少了多少?”
李梅看到周队长从布袋里掏出钱,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接过钱数了数,钱数正好。
周队长也看到李梅数了正好,责怪道:“你马上就要走了,能不能消停一些。”
边上的村民们也说李梅没事找事。
李梅怀疑,是不是自己高烧烧糊涂了。
……
晚上,李梅摸了摸头,已经不热了,放下心来睡觉。
次日一早,李梅迷迷糊糊被人推醒:“李梅,你什么意思,自己高烧还要拉着别人垫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