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之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西夏的地位,使西夏在宋、辽、夏三国鼎立的格局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同时,这场战争也让辽朝认识到了西夏的实力,不敢轻易再对西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6.为子所弑
随着西夏在李元昊的领导下逐渐稳定,其晚年的生活和性格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年的李元昊英武果敢、睿智谋略,然而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猜疑凶鸷、专横跋扈、纵情酒色。
李元昊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大肆修建宫殿,搜罗美女充实其中。他的行为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不满,但由于他的权威,无人敢轻易进谏。在家庭生活中,他的行为更是引发了严重的危机。他为太子宁令哥选定了没移氏为妻,然而当他见到没移氏的美貌后,竟不顾伦理道德,将其纳为自己的妃子,这一行为让宁令哥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
此时,国相没藏讹庞趁机挑唆宁令哥。没藏讹庞心怀不轨,企图通过宁令哥之手除掉李元昊,从而实现自己掌控朝政的野心。他向宁令哥灌输复仇的思想,让宁令哥认为只有除掉李元昊,才能洗刷自己的耻辱。
1048年,在没藏讹庞的怂恿下,宁令哥趁着夜色潜入李元昊的寝宫。当时李元昊已经喝醉,正在熟睡之中。宁令哥手持利刃,愤怒地冲向李元昊,一刀砍向他的面部。李元昊惊醒后,奋力反抗,但终究因伤势过重,次日便去世了。
宁令哥刺杀李元昊后,没藏讹庞并没有放过他。没藏讹庞以弑君之罪将宁令哥处死,同时也铲除了宁令哥的母亲野利氏一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李元昊死后,西夏政权陷入了短暂的动荡。由于他的突然离世,西夏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仅一岁的幼子李谅祚被立为皇帝,没藏讹庞成为了辅政大臣,掌握了西夏的实际权力。在没藏讹庞的统治下,西夏政权内部矛盾逐渐加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权的稳定。李元昊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为西夏政权的后续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三、李元昊的为政举措
1.政治建设
李元昊在建立西夏政权后,高度重视政治制度的建设,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起一套适应西夏国情的政治体系,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权机构的建立上,李元昊积极借鉴唐宋制度,同时保留党项族的传统特色。他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中央机构。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负责发布政令;枢密院主管军事,掌控全国的军事力量;三司负责财政收支,保障国家的经济运转;御史台则承担监察职责,监督官员的行为。这些机构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职的设立方面,李元昊实行蕃汉分治。一方面,设立了党项官职,如宁令、谟宁令、丁卢、素赍、祖儒等,这些官职主要由党项贵族担任,体现了党项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采用了唐宋的官职名称,如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等,以吸引汉族知识分子和官员为西夏政权服务。这种蕃汉并行的官职体系,既满足了党项族的统治需求,又促进了民族融合,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制定法律是李元昊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命大臣参照唐宋律令,结合党项族的习惯法,制定了西夏的法律。西夏法律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对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刑法方面,对盗窃、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在民事方面,对婚姻、财产继承等问题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使西夏社会有法可依,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上,李元昊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州,州下设县。州设刺史、通判等官职,县设县令等官职,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同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李元昊还在边境地区设立了监军司,由党项贵族担任监军使,统领当地的军队,负责边防事务。这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地方的治理能力。
李元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建设,是西夏政权得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他通过建立政权机构、设立官职、制定法律以及合理划分和管理地方行政区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为西夏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军事改革
李元昊深知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立西夏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事改革,使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建立十二监军司是李元昊军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他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军事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一个监军司。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等职,由党项贵族担任。这种军事分区管理的方式,使西夏军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防御和作战。与宋朝的军事制度相比,宋朝军队实行兵将分离,指挥体系复杂,而西夏的十二监军司制度使军队指挥更加灵活,能够迅速响应各种军事情况。每个监军司都有明确的职责和防区,平时负责训练和守备,战时能够迅速集结兵力,协同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