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的格力电器开启了一系列扩张举措。1999年,格力电器在巴西建立了生产基地,这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在巴西建厂,格力电器能够更贴近当地市场,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格力电器积累国际化运营的经验,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除了海外建厂,格力电器还在国内不断扩大生产布局。通过新建和扩建生产基地,格力电器提高了产能,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技术研发方面,格力电器加大投入,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这些研发中心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格力电器的核心竞争力。
上市和扩张对格力电器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资金层面来看,上市为格力电器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渠道,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市场方面,海外建厂和国内生产布局的扩大,让格力电器的产品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高了市场份额。在品牌影响力上,国际化的扩张使格力电器成为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格力电器的上市和扩张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为其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渠道变革
在经历了大客户经销商模式带来的快速发展后,格力电器又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渠道变革,即从大客户经销商模式转变为“区域性销售公司 + 联合代理”的渠道模式。
变革的原因主要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原有模式的潜在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大客户经销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部分大客户经销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在价格、市场区域等方面出现冲突,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例如,不同地区的经销商可能会进行跨区域低价倾销,这不仅损害了其他经销商的利益,也影响了格力品牌的形象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的大客户经销商模式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不够灵活,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格力电器在1997年进行了渠道变革,推出了“区域性销售公司 + 联合代理”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在每个省选定几家大的经销商,共同出资组建销售公司,作为格力电器在该地区的销售总代理。这些销售公司负责该地区的产品销售、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同时,销售公司与格力电器紧密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联合代理则是指在销售公司的统一协调下,各个经销商共同代理格力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这种变革带来了显着的效果。首先,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通过销售公司的统一管理,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得到了遏制,市场价格更加稳定。例如,销售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情况,合理分配货源,避免了经销商之间的过度竞争。其次,渠道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得到了提高。由于经销商共同出资组建销售公司,他们的利益与格力电器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格力品牌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再者,这种模式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销售公司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服务内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格力电器从大客户经销商模式到“区域性销售公司 + 联合代理”渠道模式的变革,是其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一变革不仅解决了原有模式的问题,还为格力电器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渠道基础。
3.多元化尝试
在空调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格力电器开启了多元化发展之路,在手机、汽车等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
格力进军手机领域的动机主要源于对智能家居生态的布局。董明珠认为,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能够与格力的家电产品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构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此外,手机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利润空间也吸引着格力。2015年,格力推出了第一代手机,董明珠亲自为其代言,对产品寄予厚望。
然而,格力手机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格力作为后来者,品牌认知度在手机领域较低,难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专业手机品牌的形象。其次,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格力与老牌手机厂商存在一定差距,手机的性能、系统优化等方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尽管格力手机在外观设计、配置等方面不断改进,但市场反响始终平平。
在汽车领域,格力的多元化尝试始于对银隆新能源的投资。董明珠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通过进入汽车领域,实现格力在能源存储和利用方面的技术突破,拓展产业链。2016年,格力电器拟收购银隆新能源,但最终未能成功。不过,董明珠个人出资入股银隆新能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