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生产效率方面,苏半城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序,制定了详细的产量标准。比如,负责晒盐的工人,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每周晒出的合格盐量达到一定的指标,便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率奖金。负责收盐、运盐的工人,同样根据其完成的工作量和效率进行考核,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除了物质奖励,苏半城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荣誉奖励。每个月,会评选出“最佳盐工”“最具责任心盐工”等不同称号,获得称号的工人不仅能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还会在盐场的宣传栏上张贴他们的照片和事迹,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的优秀表现。这对于工人们来说,可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大家都开始暗暗较劲,希望自己能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为了确保奖励机制的公平公正实施,苏半城还专门安排了几位公正严谨的管事组成考核小组。他们每天会在盐场各个角落巡查记录,统计工人们的出勤情况、工作量以及盐质情况等,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评定,绝不让任何一个努力的工人被埋没,也不让任何一个想浑水摸鱼的人得逞。
在奖励机制实施的初期,工人们还有些半信半疑,觉得这或许只是一时的噱头,坚持不了多久。可当第一个月结束,那些干活勤快、认真负责的工人们真的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奖金和荣誉时,整个盐场都沸腾了。大家看到了努力的价值,积极性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往日里懒散的景象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
加强质量监督,守护盐场生命线
在解决了工人积极性的问题后,苏半城紧接着把目光投向了盐质把控这一关键环节。他深知,盐的质量就是盐场的生命线,若不能保证盐的品质,即便产量再高,也只是一时的繁荣,迟早会因为失去市场而走向衰败。
于是,苏半城精心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工人,组成了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这个小组的职责就是每日不定时地对盐场各个环节产出的盐进行抽检。从海水引入盐田开始,他们就要检查海水的纯净度是否符合要求,盐田的打理是否规范,避免有杂质混入其中。
在晒盐过程中,监督小组成员会查看盐粒的结晶情况,是否均匀,有无异色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通知负责该区域的工人进行调整改进。而到了收盐环节,更是要严格把关,每一袋盐都要经过仔细的检查,用专业的工具检测盐分含量、杂质比例等指标,只有完全合格的盐才能被允许运出盐场,进入市场销售。
对于那些在盐质把控方面表现出色的工人和区域,苏半城同样设立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如果某个盐田连续多次产出的盐质量都达到了高标准,那么负责该盐田的工人团队就能获得额外的奖金,同时还会得到一些优先的资源分配,比如更好的制盐工具、更多的晾晒场地等,以此激励大家都用心去保证盐质。
而对于那些因为疏忽或者违规操作导致盐质不合格的情况,也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制度。初次发现问题,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并要求其立即整改,同时扣除一定的工钱作为惩罚。若是多次出现同样的问题,那就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甚至有可能被辞退。
在质量监督制度的严格执行下,盐场产出的盐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原本那些抱怨盐质不佳的客户们,渐渐又开始恢复了对盐场的信任,订单量也稳步回升,盐场的声誉在市场上重新树立了起来,成为了大家心目中高品质盐的代名词。
完善物资管理,降本增效
在工人积极性和盐质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后,苏半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盐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物资管理。之前物资管理的混乱无序,已经让盐场在成本上吃了不少亏,若不加以整顿,即便生产环节顺利,利润空间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苏半城先是下令对盐场现有的所有物资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盘点。从制盐的工具,如耙子、铲子、箩筐等,到仓库里储存的麻袋、绳索等物料,都一一登记在册,详细记录了数量、规格、使用情况以及存放位置等信息,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物资台账。
同时,他制定了严格的物资领用制度。工人们需要领用物资时,必须填写领用申请表,注明领用的物资名称、数量、用途等信息,然后经过所在区域管事的审批签字后,才能到仓库领取。仓库的管理人员则要根据申请表严格发放物资,并及时在台账上做好记录,确保每一件物资的去向都清晰可查。
对于物资的保管和维护,苏半城也安排了专人负责。定期对工具等物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因损坏而频繁更换带来的成本增加。比如,那些用于晒盐的盐池,以往经常出现渗漏等情况,却没人及时修补,导致大量的海水浪费,还影响了盐的产量。现在有了专人负责,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进行修复,保证盐池的正常使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