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装的正中间,苏半城给这款盐取了个响亮又好记的名字——“御品盐”,寓意着这盐有着上乘的品质,如同进贡给皇家的贡品一般。包装的颜色则选用了象征纯净的蓝色和代表富贵的金色,搭配起来既大气又醒目。
当第一批带有新包装的“御品盐”生产出来时,连盐场的管事们都不禁眼前一亮,觉得这盐仿佛一下子从普通的商品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对苏半城的创意和用心更是赞不绝口。
第六章:小范围试销
包装好的“御品盐”准备就绪,苏半城带着它们来到了掌柜指定的临近城镇进行小范围试销。起初,商贩们看到这焕然一新的盐,都有些犹豫,毕竟价格比普通的盐要高出一些,担心不好卖。
苏半城没有气馁,他一家一家店铺地去介绍这款盐的独特之处,亲自拆开包装,让商贩们品尝盐的味道,感受其纯净的品质。还向他们承诺,如果卖不出去,剩余的盐可以全部退回商号。
终于,有几家胆子大些的商贩愿意尝试一下。苏半城又帮着他们把盐摆放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还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宣传标语,介绍“御品盐”的优点。
没想到,试销的效果远超预期。那些购买了“御品盐”的百姓,用过之后纷纷称赞,觉得这盐味道纯正,而且包装精美,拿回家都显得有面子。很快,这几家店铺的“御品盐”就销售一空,其他商贩见状,纷纷主动联系苏半城,要求进货。消息传回商号,掌柜的又惊又喜,对苏半城的眼光和能力更是深信不疑了。
第七章:扩大市场影响力
小范围试销的成功让苏半城信心大增,掌柜的也决定全力支持他,扩大“御品盐”的市场影响力。苏半城开始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他先是组织了一批能说会道的伙计,让他们到各个城镇的集市上去宣传“御品盐”。
伙计们在集市上支起摊位,摆放着精美的“御品盐”样品,向过往的百姓发放试用装,同时介绍这款盐的品质保障和独特包装背后的故事。苏半城还邀请了当地一些有名望的厨师,让他们试用“御品盐”,并请他们帮忙推荐。
厨师们用“御品盐”烹饪出的菜肴,味道更加鲜美,他们纷纷在自己的酒楼、饭馆里向食客们夸赞这款盐,使得“御品盐”的口碑迅速传播开来。
此外,苏半城还联系了一些外地的盐商,向他们推荐“御品盐”,展示盐的品质和包装,谈合作的事宜。不少外地盐商看到“御品盐”的潜力,都愿意与苏半城所在的商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这款盐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御品盐”的销量节节攀升,苏半城也在商号里逐渐崭露头角,从一个小小的伙计,被提拔为了负责盐运销售的主管,开始掌管更多的事务,也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第八章:应对同行竞争
“御品盐”的火爆销售,自然引起了同行们的嫉妒和警惕。其他盐运商号看到苏半城他们靠打造品牌盐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纷纷效仿,也开始注重盐的品质和包装,推出自己的品牌盐。
一时间,市场上各种品牌盐层出不穷,竞争愈发激烈。有的同行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打起了价格战,不断压低价格;还有的在背后散播关于“御品盐”的谣言,说其品质不过关,包装只是徒有其表等等。
苏半城深知,不能让这些恶意竞争影响到“御品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对于价格战,他仔细分析了成本,发现虽然不能一味地压低价格,但可以通过优化运输环节、与盐场进一步协商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价格,增强竞争力。
而对于那些谣言,苏半城则安排人手收集证据,找到造谣的源头,然后通过在各个城镇张贴告示、请官府出面澄清等方式,有力地回击了那些不实传言,维护了“御品盐”的品牌声誉,让消费者重新恢复了对它的信任。
第九章:开拓新渠道
在稳住了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苏半城又开始思考如何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他注意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大型的杂货店、商会开始兴起,这些地方汇聚了大量的消费者,如果能和它们建立合作,“御品盐”的销量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苏半城带着样品,一家一家地去拜访这些杂货店和商会的负责人。起初,很多人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品牌盐持怀疑态度,毕竟市面上的盐品牌太多了。但苏半城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御品盐”品质的自信,耐心地向他们介绍这款盐的优势,从生产源头的把控,到独特的包装设计,再到已经积累的良好口碑,一一详细讲解。
终于,有几家大型杂货店和商会被他打动,同意引进“御品盐”进行销售。苏半城又根据这些新渠道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营销策略,比如在杂货店设置专门的陈列架,用醒目的标识突出“御品盐”;在商会举办的一些商业活动中,提供“御品盐”作为礼品,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