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案风波
仲裁中心受理的第一起案件,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刚果(金)钴矿工人向仲裁中心提交申请,指控中国某科技公司采购的钴矿存在"使用童工"的伦理违规。申请书附带的照片里,12岁的男孩卡伦正用生锈的凿子敲打矿石,他的指甲缝里嵌着永远洗不掉的蓝色粉末——那是制造手机电池的关键原料。
案件分配给了来自乌拉圭的技术专家罗德里格斯、加纳的伦理学家阿库福、奥地利的法律学者施耐德。当三人抵达海牙时,中国公司的律师团已经提交了厚厚的证据:与当地矿业公司签署的《无童工承诺书》、每批次钴矿的溯源报告、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证明文件。
"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卡伦的代理人、法国人权律师杜邦在听证会上播放了一段视频:矿洞深处,几个孩子正把矿石装进麻袋,而洞口挂着的正是该中国公司的认证标牌。"他们知道当地监管松懈,故意选择合规成本低的供应商。"
中国公司代表李静女士当场反驳:"我们的审计覆盖了70%的矿区,但刚果(金)有超过3000个非法矿点,有些当地人会把非法矿石混入我们的供应链。这就像要求苹果公司对每个富士康工人的加班情况负责。"
仲裁团决定实地调查。在刚果(金)加丹加省的矿场,阿库福博士见到了卡伦的母亲。"他父亲死于矿难后,我们全家只能靠卡伦挖矿石活下去。"女人掀起衣角,露出营养不良的肚子,"那家中国公司给的价钱是最高的,就算知道用童工不对......"
罗德里格斯在实验室里分析了矿石样本,发现其中的微量元素分布与该公司认证矿场的特征完全吻合。"这说明至少有30%的'合规矿石'其实来自非法矿点。"他在报告中写道,"企业的溯源系统存在明显漏洞。"
施耐德则研究了两国法律差异:中国《反童工法》要求企业"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而刚果(金)法律允许14岁以上青少年从事轻体力劳动。"问题在于,企业利用了法律灰色地带。"他在合议庭上说,"当伦理标准冲突时,应该采用'最低道德底线'原则。"
裁决前夜,周明宇接到了国内某部委的电话:"如果判定违规,会影响我们的海外矿业布局。能不能......"
"去年,我们起诉美国公司在华销售的心脏支架未披露副作用风险时,也是坚持这个原则。"周明宇望着窗外的和平宫,"仲裁中心的公信力,比任何短期利益都重要。"
最终裁决书这样写道:"被告公司需在90天内建立区块链全流程溯源系统,由仲裁中心指定的第三方机构监督;设立1000万美元儿童教育基金,用于受影响矿区的学校建设;违规批次钴矿的30%利润用于赔偿,但不支持惩罚性罚款——考虑到企业已采取部分合规措施。"
宣判那天,卡伦的母亲通过视频连线旁听。当翻译说到"教育基金"时,她茫然地问:"这意味着卡伦可以去学校了吗?"
四、规则之战
仲裁中心受理的第47起案件,将"中立性"推向了极致。
美国SpaceX公司在月球背面建立的氦-3开采基地,被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指控"破坏月球原始环境"。俄罗斯代表在听证会上播放了卫星图像:采矿设备周围的环形山出现了0.3平方公里的尘埃带,而这些区域分布着形成于43亿年前的原始岩石。
"根据《外层空间条约》,月球属于全人类。"俄罗斯律师引用条款,"SpaceX的行为未经国际社会同意,违反了'和平利用太空'原则。"
SpaceX的律师则带来了NASA的报告:"尘埃带会在6个月内自然沉降,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俄罗斯真正不满的,是我们的开采效率比他们高300%。"
合议庭由马来西亚天文学家、巴西环境伦理学家、瑞典空间法专家组成。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月球环境的"保护阈值"到底是什么?
天文学家祖尔基夫利建立了计算机模型,模拟氦-3开采对月球地质活动的影响。"问题不在尘埃带,而在于他们使用的激光钻探技术,可能引发微小月震,影响月球自转稳定性。"他指着模拟图上的红色区域,"这些数据SpaceX从未公开过。"
伦理学家席尔瓦提出了"代际公平"问题:"我们有权利为了地球的能源需求,改变月球的原始状态吗?未来人类如果需要在月球建立科研站,我们留给他们的应该是完整的星球。"
法律专家林德奎斯特发现了关键漏洞:《外层空间条约》只禁止在月球部署核武器,却没有关于资源开采的具体规定。"这时候需要引用'伦理判例'。"她调出仲裁中心的数据库,"第19号案件确立的'最小干预原则'可以适用——如果存在更环保的开采方式,企业就有义务采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