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试试,注意听左下肺。”
王宇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周逸尘会让他上手。
他有些紧张地接过听诊器,学着周逸尘的样子,把听诊头贴了上去。
可他太紧张了,手有点抖,听诊头在老大爷的背上滑了一下。
“别慌,手拿稳。”周逸尘的声音很平稳,伸手扶住了他的手腕,“把它当成你自己的耳朵,去感受里面的声音。”
王宇深吸一口气,重新放好位置。
这一次,他好像真的听到了一点细微的,咕噜咕噜像水泡破裂一样的声音。
【教学技能熟练度+2】
【医术技能熟练度+1】
周逸尘的脑海里,提示音一闪而过。
他知道,王宇听到了。
查房继续进行。
每到一个病人床前,周逸尘都会先问情况,然后有意识地让两个实习生参与进来。
让刘娟去问问病人胃口怎么样,大小便是否正常。
让王宇去量一量血压,看看病人的腿有没有浮肿。
他则在一旁看着,偶尔出声指点一句。
“问诊的时候,要看着病人的眼睛。”
“按压腹部的时候,记得先把手搓热。”
“跟家属交代病情,话要说明白,但别说得太满。”
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王宇和刘娟就像两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这些知识的水分。
从病房出来的时候,他们正好在走廊里碰见了过来查房的内科主任李志国。
李志国一眼就看见了跟在周逸尘身后的两个年轻人。
他看到周逸尘正侧着头,低声对刘娟说着什么,而刘娟则一脸专注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整个画面,透着一股认真和严谨。
李志国没说话,只是对着周逸尘的方向,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个年轻人,果然没让他看错。
一上午的查房结束,三人回到了办公室。
王宇和刘娟都感觉自己的脑子,比昨天下午还要胀。
信息量太大了。
“王宇,你去把7床的病程记录写一下,重点描述肺部啰音的变化。”
“刘娟,你去把12床和15床今天的化验单都贴好。”
周逸尘有条不紊地分配着任务。
他自己则坐下来,开始写今天的大病历。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周逸尘写着字,心里却在复盘刚才的整个过程。
教别人,真的就像是把自己会的知识,拆开了,揉碎了,再一点一点地重新拼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很多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细节,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什么这个病人的药量要多一点?
为什么那个病人的针要扎得深一些?
以前,他只是凭着经验和感觉去做。
但现在,为了给学生讲明白,他必须找到这些操作背后的逻辑和理论依据。
想得越深,理解得就越透彻。
这不仅仅是教,更是一种更高效率的自我学习。
【医术LV4(568/4000)】
【教学技能熟练度+2】
【教学LV8(113/800)】
周逸尘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
这条路,走对了。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正在埋头苦干的王宇和刘娟。
这两个实习生,现在在他眼里,已经不只是累赘了。
他们是两块璞玉,也是两块能让自己磨得更快的磨刀石。
“写完了拿来我看看。”周逸尘淡淡地说了一句。
“是,周老师!”
两个声音,异口同声,充满了干劲。
午后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投下了一块明亮的光斑。
王宇把写好的病程记录,双手递给周逸尘,动作有点拘谨。
“周老师,您看看。”
刘娟也紧跟着把贴好了化验单的病历夹送了过来。
周逸尘接过王宇的本子,目光落在纸上。
字写得还算工整。
“对肺部啰音变化的描述很准确,这点不错。”周逸尘先是肯定了一句。
王宇的表情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一些。
“但是,”周逸尘话锋一转,用笔尖点了点纸面,“病程记录不光是客观记录,也要写病人的主观感受。他自己觉得怎么样?是舒服点了,还是跟昨天一样?这些都要问,要记下来。”
【教学技能熟练度+2】
周逸尘又拿起刘娟的病历夹翻了翻。
“化验单贴得很整齐,一目了然。”
“但是你看12床这张,”他指着其中一张化验单,“血钾的数值在正常范围的最低值。这意味着什么?”
刘娟愣了一下,显然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意味着我们要注意,防止他出现低钾血症。要去问问他最近是不是胃口不好,或者有没有腹泻。饮食上,可以建议家属给他带点香蕉或者橘子水。”
周逸尘说得不快,但每个字都很有分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