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名录被内侍恭敬收走。赵顼缓缓放下茶盏。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御案上那份摊开的《贡品次录》。
其上,“织染微瑕绢八百匹”、“窑变异色瓷三千件”、“印色模糊书版七千页”、“火候稍欠密云龙团茶五百斤”一行行朱批,虽非废品,却也价值大减!堆积库中徒耗钱粮!
他指尖轻轻拂过“微瑕”、“异色”、“模糊”、“稍欠”等字眼,无波无澜,唯有一丝务实的惋惜!在眼底一闪即逝!
向皇后凤簪垂珠,端庄而坐。她并未言语,只是自袖中无声地取出一卷装帧素雅、墨迹簇新的《内府精造条陈》!双手恭敬地捧至曹太后面前! 动作沉稳与优雅!更带着一种母仪天下的雍容!与对太皇太后的尊重!
曹太后修长的手指,缓缓接过条陈。浑浊的老眼,低垂着,目光落在展开的绢帛之上。条陈之上,墨迹清晰
“奏请设内府‘天工院’!”
“集织染、烧造、印书、焙茶诸作顶尖匠师! ”“专司精造贡品余料!”
“化积压实物为实利!”
条陈下方,附有一幅简略的《外蕃舆图》。图上,“吐蕃”、“回鹘”、“西夏”被朱砂轻轻圈出! 更巧妙的是舆图一角汴京近郊几处标注着“曹家庄田”的墨痕隐约可见! (暗示后续利益输送渠道)舆图旁,清晰标注着精造之物与外销方向!
“印吐蕃泥金梵夹佛经!” (迎合吐蕃佛教)
“回鹘羊皮卷经文! ” (迎合回鹘伊斯兰)
“西夏党项文法典! 文书!”
“精印大宋儒经! 史籍!” (文化输出)
“织金线缠枝莲锦! 云锦缀暗纹! 缂丝织祥云!” (顶级工艺,低调奢华)
“专供蕃邦酋首和贵族 ”
“瓷器雨过天青釉! 定窑莹白刻花! 钧窑紫红斑! ” (宋代名窑特色)
“器型仿古! 纹饰异域! ” (迎合外邦审美)
“茶为密云龙团! 北苑贡尖!” (顶级贡茶)
“小饼素雅! 匣装紫檀!” (精致包装)
条陈末尾,是清晰而含蓄的运作方式与利益分配!(避免“商社”字眼,强调内府管理)
“此精造之物由皇城司掌外蕃榷易! ” (利用皇城司可对外情报与贸易职能,就是把利用要情报之名在他国做生意)
“以贡余易蕃邦良马,香料,珍药等。 ”
“所获钱货内帑收三成!由皇帝调配用度。”
“皇城司留三成充密探运营经费。”
“天工院营运耗用支三成。” (皇后主导内府生产运营)
“余一成雇曹氏商队专司蕃货输运!”
此策一出,务实低调将皇家废弃的次品余料通过内府“天工院”精加工转化为高端外销品。利用皇城司合法进行官方贸易, 获取利润。更巧妙地将一成利润以“雇佣曹氏商队运输”的名义,既保全曹家之名,提供稳定财源,也进一步拉拢曹家。
其主要规避了士大夫“与民争利”的攻讦。曹太后的双眼,此刻精光闪烁!她修长的手指不停捻动着佛珠!目光深邃地扫过条陈上那“吐蕃佛经”、“回鹘经文”的字样又若有若无地掠过舆图上那隐约的“曹家庄田”墨痕最终落在那行朱砂小字标注的:
余一成雇曹氏商队专司蕃货输运字句上。她当然知道这哪里是单纯的雇佣,这分明是新帝新后在权力交接的微妙时刻用一种巧妙体面和周全的方式向她,向曹家释放的善意与安抚。
是没有忘记她这位太皇太后与曹家的贡献。更是为曹家开辟了一条体面且长久的财源。一股混杂着惊喜与释然,更有一丝对皇帝和帝后如此老练周全的赞许。
欣慰的情绪在她心中缓缓流淌,良久曹太后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丝极淡、却真实无比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轻松与对未来的期许!
她缓缓抬起头,充满欣慰的双眼中,倒映着向皇后那端庄、聪慧、沉稳的身影,也倒映着赵顼那沉静、深邃、掌控一切的身影。
她的手指,缓缓地、无声地捻过了一颗菩提子。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与赞许!
“顼哥儿 ”
“皇后 ”
“办事妥帖。”
“妥帖!” 二字!如同定音之锤,宣告着太皇太后对帝后此次内庭改制与内府精造之策的完全认可与鼎力支持。更是对帝后那份未曾言明却心照不宣的“心意” 的…… 欣然接纳。
然而她的手指,并未离开佛珠。精明的双眼,缓缓转向赵顼,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拒绝的深意。然后开口,声音温和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只是,顼哥儿。你登基为帝, 后宫嫔御稀寥。”
“哀家侄孙女曹诗”
“温婉知礼,可侍奉君侧…… ”
此言一出,暖阁内瞬间寂静。空气仿佛凝固。这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换,是太后在权力过渡后为曹家争取更长远更稳固的地位和保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