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的时光,在杜家村村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和殷切期盼中,如指间流沙般飞快逝去。当山风开始裹挟起沁人的凉意,天空被秋日擦洗得愈发高远湛蓝,宛如一块无瑕的琉璃时,大地也慷慨地献上了它酝酿已久的丰厚赠礼。
田野里,景象已然巨变。红薯茂盛的藤蔓褪去了鲜绿,沉淀为深紫墨绿,蜿蜒匍匐,仿佛地下藏着不愿再掩饰的宝藏。玉米秆子彻底褪去青衫,披上耀目的金黄,怀中的玉米棒子个个饱满鼓胀,迫不及待地撑开枯黄的外衣,探出排列整齐、金光灿灿的颗粒,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芬芳——是成熟庄稼特有的甜香,是泥土被阳光晒暖后的醇厚气息,更是希望即将成真的醉人味道,吸一口便让人心旷神怡,干劲倍增。
杜远选定了一个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晴日,站在村中高处,朗声宣布:“开镰!收粮!”
这一日,杜家村比任何一个节日都要热闹沸腾。天光未亮,家家户户的烟囱便争先恐后地冒出袅袅炊烟,主妇们早早备下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干饭和硬菜,好让即将投入抢收的汉子们吃饱喝足,有力气迎接这甜蜜的征战。太阳刚刚跃出东山,将第一缕金光洒向村庄,全村凡能走得动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都扛着磨得锃亮的锄头、沉重的镢头,背着硕大的背篓、挑着空置的箩筐,如同奔赴战场般,涌向了那片寄托了他们全部梦想与生计的田野。
收获首先从玉米开始。“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人们手法熟练而又带着几分虔诚地掰下那沉甸甸、硬邦邦的玉米棒子。金灿灿的玉米很快堆满了一个又一个箩筐,阳光照射下,像是一筐筐流动的黄金。
“老天爷开眼呐!快瞧瞧这玉米粒!鼓得跟珍珠似的,一掐一股甜浆!”
“娘诶,这一亩地得掰出多少筐啊?俺这心里直打鼓嘞!”
惊叹声、欢笑声、掰玉米的脆响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丰收的序曲。然而,真正的震撼,那足以击穿所有想象极限的画面,还在后面。
当锋利的镢头开始向红薯地落下时,整个田野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只有镢头刨入泥土的“噗噗”声。但这寂静仅持续了短短一瞬,随即,便被排山倒海般的惊呼与狂喜彻底打破!
镢头之下,根本不是什么零散的小块根,而是一窝窝、一串串、密密麻麻挤挨在一起的红皮硕果!它们像是大地母亲精心藏匿的宝石,此刻被尽数发掘。每一株藤蔓之下,都硕果累累,最大的红薯甚至需要双手才能捧住,皮色鲜红,形态饱满,沾着湿润的黑土,显得无比敦实可爱。人们仿佛不是在干农活,而是在挖掘惊世的宝藏,动作变得小心翼翼,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喜悦,将这些“金疙瘩”从肥沃的土壤里请出来,仔细抖落泥土,再轻手轻脚地放入筐中。
一筐很快就满了,沉得需要两个汉子才能抬起。又一筐满了……田埂上,院落旁,打谷场里,红薯堆起的小山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那连绵的红色在秋日阳光下,鲜艳夺目,蔚为壮观!
“额滴亲娘诶!这……这莫不是天上的蟠桃会落在了咱杜家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用粗糙的手摩挲着好几个大红薯,激动得浑身颤抖,浑浊的泪水顺着脸上的沟壑蜿蜒而下,“一株苗下面就能结出这么一大窝?俺……俺不是还在炕上做梦吧?”
“快!快掐俺一把!让俺知道知道疼!”
“发了!咱杜家村真发了!这得吃多久啊!”
“远哥儿是活菩萨!他说的话,句句是金玉!这真是仙粮下凡!仙粮啊!”
妇女们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眉梢全是压不住的喜气,孩子们则在红薯堆旁兴奋地尖叫追逐,不小心摔一跤,也立刻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笑闹。整个杜家村都沉浸在一片巨大的、近乎癫狂的喜悦海洋里。往年收获时,那一点点微薄所得带来的辛酸与苦涩,此刻被这汹涌澎湃的丰收狂喜冲刷得无影无踪。空气里洋溢着的,全是新粮的醇香和泥土的芬芳,是汗水得到回报的满足,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杜远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景象,望着村民们脸上那发自肺腑、纯粹到极致的笑容,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欣慰感如暖流般涌遍全身,让他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就在杜家村上下忙得脚不沾地,田野里、打谷场上全是弓腰忙碌的身影和越堆越高的粮食山丘时,村口那条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又一次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三匹骏马和三个熟悉的身影。
李世民、扮作账房先生的老房(房玄龄)、以及依旧做护卫打扮的程大(程咬金),再一次“机缘巧合”地路过了杜家村。
这一次,他们根本无需询问或观察,瞬间就被眼前那极度繁忙、极度喜悦、尤其是打谷场上那堆积如山的、散发着金色光辉的玉米棒和宛如红色山脉般巍峨的红薯堆,彻底淹没了所有感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