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两仪殿,夜。
宫灯与烛台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得纤毫毕现,亮如白昼,却丝毫驱不散那几乎凝成实质的凝重与急切。李世民端坐于宽大的御案之后,连日奔波与极度的兴奋让他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然而他的眼神却如同淬火的精钢,锐利、炽热,充满了开创历史的决断力。下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程咬金五位帝国最核心的重臣肃然静立,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比任何一次大朝会都要庄严、肃穆。
“事情的原委与最新的进展,便是如此。”李世民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将杜远提出的、关于优先选用伤残老兵的惊人建议,向长孙无忌、杜如晦和魏征三人清晰地补充说明完毕。
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深沉的寂静,唯有烛火燃烧时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反而更衬得这寂静如同暴风雨前的海洋,深不见底,蓄势待发。
长孙无忌率先深吸了一口气,打破了沉寂,他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与极度赞赏的复杂光芒,声音因激动而略显低沉:“陛下,杜远此子,真乃天授奇才!臣原以为其才尽在农事格物,未料其心思竟能缜密深远至此!献祥瑞已是泼天之功,更能思虑及于军国抚恤之政,洞察人心向背,其心性、其眼界,已远超臣之想象!选用伤残老兵之议,于国可固根基,于军可慰忠魂,于民可显仁德,于计划本身可保机密万全!有百利而无一害,臣,全力附议!”
杜如晦紧随其后,他的思维永远高效而务实,语气沉稳如磐石:“陛下,长孙相公所言极是。然则,‘金谷计划’千头万绪,时机稍纵即逝。臣建议,当立即设立一总理此事之大臣,赋予全权,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令行禁止,确保此计划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不至因权责不明、推诿扯皮而延误时机,铸成大错。”
魏征重重颔首,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房玄龄身上,声音铿锵:“克明所言,乃老成谋国之道。此事关乎国本,非同小可,非一位心思缜密、老成持重、威望足以服众、且又能与那位‘陋室少年’顺畅沟通之人不可担此重任。”他的暗示,已然明了。
李世民的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房玄龄身上,带着无比的信任与托付:“玄龄!”
房玄龄面色一肃,即刻上前一步,深深一揖,衣袂无风自动:“臣在!”
“此事,由你全权负责!总揽‘金谷计划’一切事宜!”李世民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从人员遴选审核、物资调拨分配、谷地开垦规划、与杜远沟通协调,乃至后续种粮收获、储存、乃至未来推广分配之策,皆由你统筹决断!遇不决之事,或有任何阻挠,可直接报于朕!朕赐你临机专断之权!朝廷六部、各寺监,见你如见朕,需倾力配合,不得有误!”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仿佛将千钧重担纳入胸中,再次郑重一揖,声音沉稳而有力:“臣,房玄龄,领旨!必竭尽肱股之力,夙夜匪懈,不负陛下重托,不负天下苍生所望!”他深知,这副担子重于泰山,但亦是千古难逢的机遇。
“好!”李世民颔首,目光倏地转向早已按捺不住的程咬金,“知节!”
程咬金如同听到战鼓的猛虎,猛地踏前一步,声如洪钟,震得殿内烛火都为之一晃:“老臣在!”
“遴选一千名忠诚可靠、性情沉稳、尚有劳作能力之伤残老兵,此事交由你办!”李世民命令道,语气急如星火,“朕只给你一天时间!从京师十六卫及周边折冲府的名册中,给朕挑出最好的人选!要的是老实肯干、听从号令、心怀感念的忠勇之士!若有奸猾懒惰、心怀怨望、口风不严者混入,唯你是问!”
“陛下放心!”程咬金把黑黝黝的胸脯拍得砰砰作响,情绪激昂,“俺老程别的不敢吹嘘,在行伍里认人辨心那是一绝!保证给您挑出来的,个个都是最好的兵!就算缺了胳膊少了腿,心也是向着陛下的红心,骨头也是硬邦邦的忠骨,劲儿更是使不完的憨劲儿!绝误不了大事!”
“嗯。”李世民满意地点头,继续下达一连串的命令,“这一千老兵,即日组建为‘金谷垦殖团’。朕欲授程处默(程咬金长子)为‘金谷校尉’,领从六品上昭武副尉衔,全权统领此团,进驻谷地,负责一应垦荒、安保、纪律及日常杂务!直接对房相负责!”
程咬金一听儿子不仅得了如此关键的实差,更有了正经的品阶官身,顿时喜得虬髯都要翘起来,咧开大嘴,声如雷鸣地谢恩:“臣代那不成器的小子,叩谢陛下天恩!陛下放心,俺回去就狠狠叮嘱那臭小子,去了那儿,就得把尾巴夹起来,一切行动听房相和杜远小郎君的指挥!要是敢摆谱出岔子,不用陛下开口,俺老程亲自冲进谷里,拿马鞭抽烂他的屁股!”
李世民最后环视眼前五位股肱之臣,目光如炬,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帝王的终极意志:“一切就此定下!玄龄总揽全局,处默领兵进驻,两天之内,所有遴选人员、首批开荒物资必须全部到位,开进杜家村谷地!此事乃帝国当前第一要务,高于一切!任何人,任何事,不得延误阻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