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满意足、且堪称“硕果累累”(顺走了三套精工火锅及若干酱料肉品)的“老李”一行,杜远独自立于杜家村村口,萧瑟的寒风拂过他的面庞,但他的目光却异常灼热,遥望着远处那片已然旧貌换新颜的山谷。沃野平畴,渠网初具,水库如镜,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在他心中徐徐展开,未来的规划也变得愈发清晰坚定。
他转过身,目光精准地投向了正在谷场中央、带领一队老兵进行日常操练的杜子腾和杜子鄂。他招了招手,动作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经过数月军旅生涯的严格锤炼,尤其是全程参与了秋收保卫和整个艰苦卓绝的开荒工程,杜家这两位昔日的“活宝”早已脱胎换骨,恍若两人。曾经那点可怜的乡村纨绔习气被汗水与纪律冲刷得干干净净,皮肤晒得黝黑发亮,脸庞粗糙,身形却变得精壮结实,肌肉线条在单薄的冬衣下隐约可见。他们的眼神不再是过去的浮躁与畏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沉稳、磨砺出的坚毅,以及一丝属于真正战士的锐利锋芒。听到杜远召唤,两人立刻中止动作,以标准的小跑姿势迅速前来,身姿挺拔如松,动作干净利落,抱拳行礼:“远哥儿,有何吩咐?”声音洪亮,语气恭敬而沉稳,已带上了几分军人气概。
杜远仔细打量着他们的变化,心中颇为欣慰。这俩小子本质并不坏,只是以往缺乏正确的管教和引导,如同蒙尘的璞玉,如今总算被雕琢出模样,走上了正途。
“子腾,子鄂,”杜远语气平和,却透着一种托付重任的重视,“大规模开荒之事已毕,但村中乃至整个金谷,接下来另有更重要的事务千头万绪。我看你二人近来进步神速,行事也越发稳妥可靠。从明日起,你们便不必再参与日常的集体操练了。”
两兄弟闻言,微微一怔,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杜远接着道:“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做事。”
这句话如同一点星火落入干柴,瞬间在两兄弟眼中点燃了惊喜与激动的火焰!跟在杜公子身边做事!这可是天大的信任和难得的机遇!整个杜家村,不,恐怕整个京畿,谁不知道杜公子是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人?能在他身边聆听教诲、学习做事,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福分!
“是!谨遵远哥儿吩咐!”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因极度的激动,声音都带着微微的颤抖,挺直的胸膛因急促的呼吸而微微起伏。
“跟在我身边,不单单是跑腿传话、干点粗活。”杜远神色严肃起来,沉声道,“更重要的是要带着眼睛看,带着脑子想,用心去学。我会教你们识字算数、人情世故、管理统筹之道。这些东西学起来可不轻松,甚至比扛着锄头垦荒还要耗费心神。你二人可真的愿意学?可能会非常辛苦。”
“愿意!我们一万个愿意!”杜子腾抢先一步,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再苦再累我们也绝不叫一声苦!定当竭尽全力,绝不给远哥儿您丢脸!”杜子鄂也用力地点头,眼神炽热得仿佛要燃烧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是真正改变他们命运,让他们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人生的金光大道!
自此,杜子腾和杜子鄂便正式成为了杜远的随身助手,形影相随。杜远也有意悉心培养,处理各项事务时,常让他们在一旁静静观摩,并不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讲解其中的关窍;晚间闲暇时,还会在油灯下抽出一个时辰,从最简单的《千字文》和算学口诀开始,教他们读写算数,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之理和管理调配的原则。两兄弟如同久旱的禾苗逢遇甘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知识,每一天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办事越发有条理,眼神也越发自信和明亮。
就在第二天,一个巨大的惊喜(或者说震撼)猛然降临——“老李”承诺的一千贯钱,竟以最直接、最具有冲击力的方式,送到了!
当整整一大牛车,满载着沉甸甸、用粗麻绳紧紧串好的一贯贯铜钱,“吱吱呀呀”、缓慢而沉重地驶入杜家村那并不宽敞的村道时,整个村子瞬间被点燃了,彻底轰动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何曾见过如此多的、堆积如山的现钱?!
那千万枚铜钱聚集在一起所散发出的、独特而浓烈的金属气息,混合着牛车和麻绳的味道,弥漫在寒冷的空气中。冬日的阳光下,那一串串、一箱箱的铜钱反射着无数耀眼的金光,几乎晃花了所有人的眼睛,带来一种近乎眩晕的视觉冲击。人们如同潮水般从各自简陋的屋舍里涌出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牛车周围,发出阵阵抑制不住的惊呼和赞叹,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最纯粹的、难以置信的震撼。
“老天爷啊……这……这得是多少钱啊……能把咱们村子都买下来了吧?”
“俺滴亲娘诶,堆起来怕不是真有一座小山那么高?这得买到多少粮食布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