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如澎湃的活水般到位,人力如汇聚的溪流般充足,再加上程处默麾下那些令行禁止、干劲十足的士兵们专司重体力劳作,杜家村山谷深处那片被寄予厚望的养殖基地,其建设速度堪称一日千里。
整个工地仿佛一个巨大而精密的蜂巢,处处热火朝天,却又在杜远的蓝图下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村里的泥瓦匠老师们傅们,严格按照杜远那考虑了通风、采光、排水乃至未来防疫需求的奇特种舍图纸,挥动瓦刀,将一块块青砖垒砌成坚固的墙垣,再用木梁和茅草(混合了防水的黏土)搭起宽敞又保温的棚顶。
木匠们则在另一片区域叮叮当当忙碌不休,精心制作着结实的原木圈栏、敦实耐用的食槽、保证活水流动的水槽,以及杜远特意吩咐的、节省空间且便于捡蛋的多层鸡笼。
由士兵和强壮村民混合组成的“基础工程队”,则喊着号子,平整着大片土地,开挖着纵横交错的排水沟渠,并用碎石和夯土修建着连接外界主路、方便未来运输饲料和成品的通道。
杜子腾和杜子鄂两兄弟如今已是有模有样的“项目经理”,他们紧跟杜远左右,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投入实践,负责记录每日物料进出、协调不同工种的配合、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虽然忙得脚不沾地,却将千头万绪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其成长速度有目共睹。
终于,在腊月二十之前,一片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合理、其先进程度远超这个时代任何零散农家养殖模式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在冬日难得的暖阳下赫然落成!白灰粉刷的墙壁(杜远坚持用了石灰以增强卫生和美观)与灰色的棚顶交相辉映,整齐划一的舍栏排列有序,在周围略显荒凉的山谷背景映衬下,显得格外气派、整洁,甚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未来感。
基地落成当日,杜远召集了杜家村全体村民,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宣布了下一步更为激动人心的计划。
他目光扫过底下黑压压、充满期盼的乡亲,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遍全场:“乡亲们!咱们的养殖场,今天,就算正式建好了!但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让它真正转起来,变成咱们村的金窝窝、钱袋子!首先,我打算,以高于市价整整一成的价格,收购咱们村各家各户现有的所有鸡、鸭、鹅、猪!统一放到新建的养殖场里,进行集中的、科学的喂养,这样更利于快速繁育和统一防病管理!”
此言一出,村民们先是一愣,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随即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欣喜和热烈的议论声。高于市价一成!又是交给杜公子的“公家”场子,这简直是双喜临门!没有任何犹豫,大家纷纷高声响应,当即就有不少性急的村民扭头就往家跑,要去抓鸡赶猪,生怕晚了杜公子反悔。
“此外!”杜远提高声音,压下场下的骚动,“咱们自家的这点家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立刻派人去附近十里八乡的村落,乃至去长安城周边的大型集市,大量收购健康的鸡鸭鹅猪的幼崽和优质种苗!这件事,子腾,子鄂!”
“在!”两兄弟立刻挺身上前。
“交给你们俩带队去办!多带些可靠的人手,带上足够的钱,眼光要准,手脚要快,务必把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是!公子!保证完成任务!”两兄弟如今信心十足(主要是会数学),声音洪亮,抱拳领命,俨然已有了几分独当一面的气度。
紧接着,杜远抛出了那颗投入人群,瞬间引爆全场的重磅消息:“这么大的养殖场,需要最细心的人来日夜照料。现在,我以每月六百文的工钱,招募八位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最好是有过养鸡养鸭养猪经验的妇人,专门负责场内的饲养工作!”
“六百文?!”
这个数字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烫得所有村民心头剧震!人群一下子彻底安静了,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难以置信的抽气声!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在这年月,一个顶门立户的壮劳力,风里来雨里去地辛苦劳作一个月,也未必能稳稳挣到六百文!而这还只是照顾牲畜的工钱!这对于杜家村的妇人们来说,这已经不是天上掉馅饼了,这简直是掉下了一座肉山!
短暂的、近乎凝滞的寂静之后,人群如同滚开的锅水,瞬间沸腾爆炸了!
“我!杜公子!选我!我家那二十多只鸡崽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一手伺候的,从没病过!”
“选我选我!杜公子!我养猪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好手,我家猪圈永远是最干净的!”
“杜公子看看我!我手脚最麻利,干活从不惜力!让我来吧!”
妇人们彻底抛开了平日的矜持,争先恐后地向前挤着,高高举起手臂,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激动、渴望甚至是祈求,声音一个比一个高,生怕杜远听不见。最终,杜远和杜老汉(村正)、族老等人仔细商议,从人群中挑选了八位确实经验丰富、为人勤快可靠、口碑甚好的妇人。被选中的妇人喜极而泣,激动得满脸通红,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仿佛一下子被巨大的幸福砸晕了,不停地向杜远和周围人鞠躬保证,一定拿出十二分的心思把牲畜伺候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