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车成功运转的兴奋之余,杜远保持着绝对的冷静。他立刻将工部的赵、钱、孙三位工匠以及所有参与制作的一百名士兵召集到天工院内,神色严肃地宣布:
“诸位!筒车已成,此物之利,大家有目共睹。但它的制作方法、详细图纸,乃是我天工院,也是我们杜家村未来的立身之本,是重要的财源!”他目光扫过众人,“今日在场所有人,皆须立下承诺,严格保密!不得将制作之法外泄半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抛出一个更具诱惑力的方案:“当然,光让诸位守密不够公平。我杜远在此承诺,凡今日参与并承诺保密者,无论是工匠还是兵士,皆可算作‘技术股’!未来但凡有天工院售出的筒车,所得利润,将按比例与诸位分成!这意味着,你们现在不仅是建造者,也是这天工院的主人之一!保密,就是保护你们自己的钱袋子!”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和激动!忠诚度和保密意识瞬间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如此巨大的动静,终究难以完全掩盖。数日后,一份关于杜家村制造出“不藉人力、昼夜自转、提水灌溉之神器”的密奏,还是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长安两仪殿。
此刻,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商议棘手国事,殿内气氛沉闷。当内侍呈上这份密奏,李世民狐疑地展开,只看了一眼,便猛地站起身,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这……这怎么可能?竟有如此奇物?!”他将密奏猛地递给身旁的三人,“玄龄,克明,辅机,你们快看!”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连忙浏览,脸上也同时浮现出惊骇之色!
“无需人力畜力,自引水灌溉?若真如此,天下旱田皆有救矣!”杜如晦声音都变了调。
“杜家村……又是杜远!”房玄龄立刻抓住了关键。
“陛下,此事无论真假,必须亲眼证实!”长孙无忌果断道。
“走!立刻备马!去杜家村!”李世民一刻也等不及。三位重臣也深知此事重大,毫不犹豫地跟随。
一行人快马加鞭,再次来到杜家村地界。还没接近杜远家,甚至还没看到村子的全貌,他们就被远处河面上那个缓缓转动、发出低沉和谐韵律的庞然大物牢牢吸引住了目光!
四人几乎是同时勒停了马匹,呆立在原地,目瞪口呆地望着那架巨大的筒车。
只见清澈的河水冲击着巨大的轮叶,带动着高达数丈的水轮沉稳而有力地旋转。无数竹筒依次没入水中,盛满清水,又被缓缓提至高空,将清冽的河水倾入高高的木槽,水流顺着渠道欢快地流向远方田野。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机械的美感和磅礴的生命力!
“天……天工造化……”房玄龄喃喃自语,手中的马鞭差点掉落。
“竟……竟真有如此巧夺天工之物!”杜如晦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杜远,莫非真是鲁班再世?”长孙无忌也失态地张大了嘴巴。
李世民更是心潮澎湃,他猛地一甩马鞭,指着那筒车,激动地对左右道:“看到了吗?看到了吗!此物若推广天下,何愁旱灾!何愁粮荒!”
巨大的惊喜和震撼,让这位帝王一时竟有些失态,但他迅速收敛,意识到自己此刻是“老李”。
四人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找到了正在天工院内规划新项目的杜远。
一番惯例的寒暄(杜远热情地称呼李世民为“老李”,称房玄龄为“老房”,杜如晦为“老杜”)后,李世民将身边一位面带微笑、气质不凡的中年人介绍给杜远:“杜小子,这位是孙掌柜,名无忌,是我在长安城里最大的话事人,生意上的事,多半由他打理。”
长孙无忌(此刻是孙掌柜)笑着对杜远拱拱手:“久闻杜公子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少年英才。”他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窗外那巨大的筒车,眼中精光一闪。
杜远恍然,也客气回礼:“原来是孙掌柜,失敬失敬。”心中暗道,老李生意做得果然大,手下掌柜都这般气度,看来是条超级粗的大腿。
寒暄过后,李世民(老李)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指着外面的筒车:“杜小子,这宝贝疙瘩,能不能在我……我在长安附近的那几个大庄子里也造上几架?价钱好商量!”
杜远一听,大主顾上门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搓了搓手,露出一副“你懂的”市侩表情:“老李你真是识货!这筒车可是我们天工院的不传之秘,省人工,增灌溉,好处无穷!看在咱们老交情的份上,一口价,三百贯一架!包工包料,保证和这个一模一样!”
“多少?!三百贯?!”李世民差点跳起来,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这玩意不便宜,但这价格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杜小子!你抢钱啊!这木头轮子哪值这个价!”他可是知道大概成本的。
杜远立刻叫起屈来:“老李!话不能这么说!这哪是木头轮子?这是技术!是智慧!是我们天工院上下多少人日夜琢磨、反复试验才弄出来的!光那图纸就值两百贯!再说了,你庄子里有了它,省下的雇人挑水的工钱、多浇地多打的粮食,几年就回本了!长远看,你赚大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