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万籁俱寂。李世民带着一身的疲惫,却又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悄然回到了皇宫。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径直走向了立政殿。殿内灯火温馨,长孙皇后早已屏退了左右,正坐在灯下一边做着女红,一边等待着夫君的归来。见他面带风尘却眼神发亮地进来,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迎上,美目中带着深深的关切:“二哥,你回来了。杜家村情形究竟如何?何事让你如此急切,深夜方归?”
李世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像个藏着宝贝的孩子,脸上带着神秘又压抑不住的激动,从怀中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还带着微微温热的小包。“观音婢,你先别问,朕今日在杜家村,得了一味前所未有的‘奇珍佳肴’,心中实在难耐,特地带回来与你一同分享。”他的语气里充满了献宝似的期待。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揭开一层层油纸,里面赫然是几十只炸得金黄酥脆、甚至还能看出些许原来形态的——蝗虫!一股奇异的、混合着焦香和肉味的独特香气瞬间在温暖的殿内弥漫开来。
长孙皇后凝目一看,待看清那盘中物事为何时,顿时花容失色,下意识地抬袖掩住了口,一双美目瞪得圆圆的,充满了震惊、不解,甚至还有一丝惶恐:“二…二哥…这…这是…蝗虫?您…您怎么带回这等…这等东西?”她实在无法将“佳肴”二字与这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灾虫联系起来。
“哈哈,就知道你是这般反应!”李世民得意地笑了起来,仿佛恶作剧成功了一般,“莫说是你,朕起初也与你这般,觉得杜远那小子简直是异想天开,疯了魔了!但你知道吗?”他凑近些,压低声音,语气却愈发兴奋,“就是这小子,硬是逼着朕,还有玄龄、克明、辅机、知节他们,当着所有人的面,现抓现洗,下油锅炸了,然后……我们几个,全都吃了!”
他拈起一只形状最完整、色泽最诱人的炸蝗虫,递到长孙皇后面前,眼神充满了鼓励和确信:“来,观音婢,信朕一次,也信杜远那小子一次。闭上眼睛,不去想它是什么,就尝这么一小口。朕以天子之名向你保证,绝不骗你,其味绝佳!”
长孙皇后看着夫君那兴奋又无比认真的眼神,心中虽仍是万分别扭,胃里甚至有些翻涌,但出于对李世民绝对的信任、夫妻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她那份与生俱来的贤德与勇气,她最终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她伸出纤纤玉指,有些颤抖地接过那只炸蝗虫,仿佛接过的是一件极其危险的物品。她再次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般,紧紧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将那只金黄的“虫子”快速送入了口中。
贝齿轻合,“咔嚓”一声极其清脆的轻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预想中的恶心、怪异和泥土味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的酥脆口感,紧接着是浓郁的油脂焦香,混合着盐粒的咸鲜和花椒的微麻,瞬间冲击着她的味蕾!竟……异常可口!甚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炸小鱼干般的鲜味!
她惊讶地睁开眼,也忘记了最初的恐惧,开始细细咀嚼起来,脸上的抗拒和震惊渐渐化为难以置信、再到品味欣赏的神色:“这…这真是蝗虫?竟…竟如此酥香可口?毫无想象中的腥膻怪味?反而…别有一番风味?”
“是吧!朕没骗你吧!”李世民见状更是开怀大笑,如同得到了最想要的肯定,“杜远说,此物富含营养,乃是天赐的蛋白……呃,反正就是极好的滋补之物!如今蝗虫四起,百姓只知恐惧逃避,视若灾厄瘟神。若能推广此法,令其成为盘中餐,非但能极大激励百姓主动捕蝗,更能化害为宝,补充民间肉食之不足,实乃一举多得之奇策!”
长孙皇后是何等聪慧睿智之人,立刻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和巨大潜力,她眼中闪烁着激动而睿智的光芒:“杜公子真乃天降奇才!思常人所不敢思,为常人所不敢为!此法若行,实乃造福当下、恩泽万民之善政!既能解蝗灾燃眉之急,又能为百姓添一道应急之食,甚至可能开创一番新风气!二哥,此策当大力推行!”
李世民握住她的手,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正是如此!所以,朕想请观音婢明日助朕一臂之力,演一出好戏,彻底堵住那些迂腐之臣的嘴!”
“二哥但请吩咐,臣妾义不容辞。”长孙皇后毫不犹豫。
“明日早朝,朕料定那些人也必定会再次以‘天谴’、‘不祥’、‘亵渎’为由,阻挠捕蝗及收购之策。届时…”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帝王的狡黠和决断,“朕想请观音婢你,亲自带着御厨和这刚刚炸好的蝗虫,出其不意地驾临两仪殿,就在那朝堂之上,当场演示制法,并请诸位大臣……亲自品尝!”
长孙皇后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全然领会了丈夫的意图。这是要以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打破群臣的心理壁垒和固有认知!她温婉的脸上露出一抹坚定而又有力的笑容,凤眸中闪烁着智慧与勇气:“臣妾明白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为了天下黎民,为了大唐江山,臣妾愿行此惊世骇俗之举。定要让诸位大臣,亲口尝一尝这所谓‘天谴’的真正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