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流金铄石。打谷场旁,特意划出的两块一亩见方的土地,如同舞台中央最耀眼的展台。一边是挺拔如林、叶片苍翠欲滴的玉米青纱帐,另一边则是藤蔓匍匐、绿意汹涌如波涛的红薯地。
以李世民、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为首,所有随驾的文武百官密密麻麻地围在田埂上,目光如同被磁石吸住,死死盯着那两块即将揭示传奇的土地。
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捏出水来,只剩下风吹过玉米叶海发出的沙沙碎响,以及众人压抑不住的、粗重而灼热的呼吸声。
“开镰!起获!”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声如洪钟,下达了指令。
早已摩拳擦掌、如同即将扑食猎豹般的垦殖团军士和杜家村最精壮的劳力们,闻令瞬间暴起,如同潮水般涌入了那两块寄托着无数希望的土地。
玉米地里,壮汉们手中镰刀寒光闪动,粗壮如小儿臂的秸秆应声而断。紧随其后的妇孺们手脚麻利无比,精准地掰下那一个个沉甸得几乎压弯了腰的玉米棒子。
那棒子颗粒饱满排列紧密,长度惊人,被扔进硕大的箩筐里,发出“咚!咚!”的沉闷撞击声,仿佛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箩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疯狂填满,一筐、两筐、十筐……转眼之间,掰下的金黄玉米棒子就在空地上堆积成一座越来越雄伟、闪烁着诱人光泽的“金山”!
另一侧的红薯地里,景象更是撼人心魄。壮劳力们挥动铁锹深掘,随即弃锹用手,如同呵护婴儿般小心翼翼地扒开肥沃的泥土。
随着黑褐色的泥土被翻开,一嘟噜一嘟噜、个头硕大惊人、形态饱满憨拙的红皮或黄皮红薯被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腹中“请”了出来,仿佛挖掘着无穷无尽的宝藏!
这些红薯的个头远超寻常认知,数量之多更是匪夷所思,很快便在田垄边垒起了另一座更为庞大、沾满新鲜湿润泥土、散发着浓郁地气的“红褐色山峦”!
称重环节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顶点。巨大的秤杆被数名军士吃力地抬来,一筐筐沉甸甸的玉米、一筐筐沾泥带土的红薯被依次过秤。书记官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尖锐发颤,每一次报数都如同重锤敲击在所有人的耳膜上:
“玉米,净重……十五石七斗!”
“红薯,净重……三十一石二斗!”
最终的数字经由房玄龄亲自颤抖着手核对无误后,被他用尽全力、几乎是嘶吼着向陛下及全场百官宣告!
尽管早有风声,但当这实实在在、远超最狂野想象的数字被公之于众时,现场如同滚沸的油锅被泼入冷水,瞬间彻底炸裂!
“多…多少?!三十一石?!”
“苍天在上!一亩之地,竟能产出如此巨量的食粮?!”
“祥瑞!此乃真真正正的天赐祥瑞!佑我大唐啊!”
“自此以往,天下饥馑可休矣!盛世!盛世将至啊!”
惊呼声、狂喜的赞叹声、难以置信的抽气声混杂在一起,震耳欲聋。许多官员激动得难以自持,老泪纵横,互相抓握着对方的手臂,浑身颤抖,语无伦次。
而其中,表现最为震撼、近乎癫狂失态的,莫过于以刚正古板着称的郑国公魏征。
只见魏征在听到那数字的刹那,整个人如同被九天玄雷直劈天灵,瞬间僵直如槁木!他双目圆睁欲裂,嘴巴张得能塞进一枚鸡蛋,花白的山羊胡子剧烈地簌簌抖动。
下一秒,他仿佛猛然惊醒的雄狮,发出一声含义不明的低吼,猛地推开身旁的同僚,一个箭步疯也似的冲向了那座红薯堆成的“山峦”,竟全然不顾一国重臣的体面,张开双臂猛地扑抱上去,枯瘦的双手颤抖着、近乎贪婪地抚摸那些还带着大地体温和芬芳的硕大块茎,嘴里发出梦呓般带着哭腔的喃喃:
“真的……竟是真的……亩产三十余石……苍天有眼!苍天终开眼了啊!哈哈哈哈——!”他猛地仰首向天,爆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大笑,笑着笑着,浑浊的泪水却如同决堤般奔涌而出,顺着他深刻如沟壑的皱纹肆意流淌,“陛下!陛下!您亲眼看到了吗?百姓有活路了!天下苍生有救了啊!
哈哈哈哈!嗝…呃…”他笑得太过猛烈激动,竟至于打起响亮的嗝来,却依旧死死抱着怀中那个最大的红薯,仿佛抱着世间最珍贵的瑰宝,那副又哭又笑、状若疯魔的模样,与他平日冷硬如铁、不苟言笑的谏臣形象形成了天渊之别的巨大反差,看得周围众人是既觉骇然好笑,又不禁心酸动容,为之恻然。
李世民看着魏征这般真情流露的失态,眼中没有丝毫怪罪,唯有深深的理解和难以言喻的动容。他深知,这位看似冷峻的老臣心中,燃烧着的始终是天下万民的温饱。
与魏征和大多数寒门庶族官员纯粹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以五姓七望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官员。他们脸上虽也迅速堆砌起震惊与赞叹的笑容,互相拱手道贺“天佑大唐”、“陛下圣明”,但彼此交换的眼神深处,却潜藏着无法掩饰的惊悸、忧虑与冰冷的算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