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光阴,在杜家村上下齐心、如火如荼的筹备中,如沙漏中的细沙,飞速流逝。吉日终至,天际尚未泛起鱼肚白,整个杜家村便已彻底苏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与盛大节日般的灼热气息。
杜家宅院内,杜远已然装扮整齐。一袭绯色婚服以金线绣着繁复的云纹与瑞兽图案,在烛光下流光溢彩,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如玉。头戴的进贤冠庄重典雅,更添几分平日难见的威仪。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波澜,随即被坚定与期待所取代。
府门外,迎亲的队伍早已列队等候。以程处默、尉迟宝琪、秦怀道为首的一众伙伴们,今日也个个鲜衣怒马,精神抖擞,充当着傧相的角色,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
皇家派出的仪仗队更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肃穆中透着皇家特有的威仪。随着司礼官一声高唱,杜远翻身上了一匹同样披红挂彩、神骏非凡的白色骏马,带领着这支规模浩大、气派十足的迎亲队伍,在初升朝阳的照耀下,浩浩荡荡地向着长安城进发。
从杜家村通往长安城的官道两旁,早已被闻讯而来的四方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踮着脚尖,伸长脖颈,争相目睹这“公主下嫁”的旷世盛况。
只见那皇家仪仗逶迤数里,五彩旌旗迎风招展,金瓜钺斧熠熠生辉,礼乐声声,响彻云霄。而队伍前方,那端坐于白马之上、面容俊朗、气度从容的新郎官,更是成为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快看!那就是金谷县公杜远!真真是年少英俊,气度不凡!”
“听说他不仅才学过人,更是点石成金的神仙人物,公主殿下真是觅得佳婿了!”
“了不得啊!陛下和皇后娘娘还要亲赴杜家村主婚,这可是亘古未有的荣宠啊!”
议论声、赞叹声、欢呼声如同潮水般涌动,伴随着喧天的锣鼓与鞭炮,将这条通往皇城的路渲染成了一条沸腾的河流。
迎亲队伍在万千瞩目中,缓缓进入长安城,穿过宽阔恢弘的朱雀大街,直抵巍峨的承天门。
一系列繁复而庄严的迎亲礼仪在宫廷中依序展开,从递交聘书到聆听训诫,杜远始终举止得体,依礼而行,那份不卑不亢的从容,让宫中那些见惯了世面的执事官员们也暗自颔首。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在内殿之中,杜远终于见到了盛装以待的新娘。李丽质身着华美绝伦的翟衣,头戴缀满珠翠、流苏摇曳的凤冠,一方绣着龙凤呈祥的精致红盖头,将她倾城的容颜遮掩其后。
纵然看不见面容,杜远也能从她那微微绷紧的站姿和交叠在身前、微微蜷起的手指,感受到她此刻内心的激动与紧张。当皇后长孙氏,眼中含着欣慰与不舍的泪光,轻轻将女儿的手交到杜远手中时,他清晰地感觉到那柔荑的微凉与轻颤。他毫不犹豫地、坚定地握住,用掌心温热的力度,传递着无声的誓言与安抚。
迎亲的队伍在夕阳熔金般的余晖中,如同一列披着万丈霞光的巨龙,蜿蜒踏上归途。当杜家村那装饰一新的牌楼在望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来了来了!新娘子接回来啦!”
“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村长!新娘子到家咯!”
此时的杜家村,已然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大红灯笼,窗户上贴着巧手村妇剪出的各式窗花,道路上铺着崭新的红色毡毯。
村民们无论男女老少,皆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夹道欢迎。孩子们像快乐的雀鸟,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奔跑,追逐着洒落的喜糖和铜钱。
空气中,浓郁的酒肉香气、甜腻的糕点味道与爆竹燃放后的硝烟气息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属于盛大庆典的、令人沉醉的氛围。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早已端坐在临时搭建、却布置得典雅庄重、丝毫不失皇家气派的观礼台上。望着眼前这万民同欢、秩序井然却又热情奔放的景象,听着那震耳欲聋却充满真挚祝福的欢呼,帝后二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极为欣慰和满意的笑容。
李世民甚至微微侧身,对长孙皇后低语道:“观音婢,你看这杜家村,上下一心,其乐融融,倒真像是自家办喜事一般。这杜远,不仅有点石成金之能,这聚拢人心的本事,亦是不凡啊。”
吉时已至,暮色如纱,轻轻笼罩大地。杜家村内外,千万盏灯烛同时点亮,将喜堂及周围映照得亮如白昼,光影摇曳,如梦似幻。
在司仪官庄重悠长的唱礼声中,杜远手执红绸引带,另一端由李丽质轻轻握着,两人在万众瞩目下,步履沉稳而缓慢地步入喜堂。杜远能感觉到身后新娘那细微的紧张,他微微放缓步伐,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一拜天地——感念天作之合!”
“二拜高堂——叩谢君恩亲恩!”(杜远父母已故,高堂之上端坐的便是李世民、长孙皇后,以及代表着杜家长辈的杜老汉与杜柳氏。杜老汉激动得手足无措,杜柳氏更是频频拭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