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博览会中心的气氛原本高雅而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收藏家齐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珍稀茶具拍卖会。然而,当那件北宋定窑茶盏被捧上展台时,意外发生了。
一声闷响,茶盏突然爆裂,碎片四溅。靠近展台的几人应声倒地,鲜血从伤口中渗出。会场瞬间陷入恐慌,人们尖叫着四处奔逃。
沈锐带队赶到时,现场已被封锁。伤者被送往医院,其中一人伤势严重。
“不是普通爆炸,是小型定向爆破装置。”爆破专家检查后确认,“隐藏在茶盏底座,遥控引爆。”
林小满查看拍卖清单:“这件定窑茶盏是压轴拍品,估价超过千万。来自一个私人收藏家,匿名捐赠。”
技术队收集了所有碎片,发现爆炸装置相当精密,但使用的材料却很常见——能在任何电子市场买到的零件。
“凶手不专业,但很聪明。”小陈判断,“装置威力不大,更像是警告而非谋杀。”
沈锐凝视着展台上残留的血迹:“除非目标特别靠近展台。”
调查伤者身份,发现伤势最重的是知名古董商王老板,他坐在第一排,对那件茶盏志在必得。
“王老板最近在业内很活跃,收购了不少珍稀茶具。”林小满汇报,“有传言说他发现了某个重大秘密,正在悄悄收集证据。”
医院里,王老板脱离危险后,提供的线索令人惊讶:“那不是真品!是高明仿品!真的定窑茶盏早就被调包了!”
据他所说,最近市场上流通着大量高仿珍稀茶具,足以乱真,连专家都被骗过。他正在调查这个造假网络,已经接近真相。
“所以爆炸是针对他的警告?”沈锐问。
王老板虚弱地点头:“他们知道我会竞拍那件茶盏,也知道我能认出是仿品。”
回到警局,技术队确认了王老板的说法:爆炸茶盏确实是仿品,但仿制水平极高,普通鉴定难以识别。
调查拍卖行记录,捐赠那件茶盏的“匿名收藏家”通过海外代理办理,难以追踪。但付款账户关联到一个离岸公司,最终指向一个熟悉的名字——陈昊。
“陈昊不是在押吗?”林小满疑惑。
调查发现,陈昊确实仍在拘留中,但他的海外账户仍在活动,最近有几笔大额资金流动。
“有人在使用他的身份和账户。”沈锐断定,“查资金流向。”
资金最终流入一个艺术品修复工作室。突击检查时,工作室已人去楼空,但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仿品和——一本客户记录。
记录中有一个名字引起注意:周文清,已故周老的独子,表面上是书法家,实则涉足古董交易。
周文清,五十岁,常年海外居住,最近突然回国。调查他的行踪,发现他频繁出入一些地下古董交易场所。
“查周文清与陈昊的关系。”沈锐下令。
发现两人是留学时的同学,交情匪浅。陈昊的很多海外交易都是通过周文清牵线。
抓捕周文清时,他正在打包行李准备离境。在他住所,找到了大量高仿茶具和造假工具。
审讯中,周文清承认制假售假,但否认与爆炸案有关:“我只是做生意,从不伤人。”
“为什么仿制定窑茶盏?”
周文清犹豫片刻:“有人定制,出价很高。要求必须能通过拍卖行的鉴定。”
“谁定制的?”
周文清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经查是黑市上流通的不记名卡,无法追踪。
案件似乎又入僵局。沈锐重新审视爆炸装置残片,发现一个细微的序列号——来自一种特殊微型马达,全市只有一家高端模型店有售。
调查购买记录,发现一个叫李明的人最近买过这种马达——正是陈建国的那个律师李明!
李明在陈建国案后便失踪了,警方一直在追捕。
“李明才是幕后黑手?”林小满惊讶,“他为什么这么做?”
沈锐沉思:“也许所有案件都有关联。查李明与茶具造假的关系。”
深入调查发现,李明不仅懂法律,还学过艺术品鉴定,尤其精通茶具。他曾在多家拍卖行兼职顾问。
更令人震惊的是,李明的银行账户与多个离岸公司有联系,这些公司涉嫌洗钱和文物走私。
全省通缉李明。一周后,他在边境小镇被捕,正准备越境。
审讯中,李明坦然承认一切:“茶具是最好的洗钱工具。真品走私,仿品回流,一笔钱洗两次。”
“为什么制造爆炸?”
李明冷笑:“那个王老板太碍事,差点揭穿整个网络。给他个警告。”
“只是警告?装置足以致命。”
李明眼神闪烁:“那不是我的本意...装置可能被改动了。”
这句话引起沈锐警觉。进一步审讯,李明承认装置是他制作,但威力和引爆方式与设计不符。
“有人利用了你的装置,想真正杀人?”沈锐追问。
李明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拍卖会上有个人我不认识,他给了我五万,让我在茶盏里装个‘小惊喜’。我以为只是恶作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