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晨,总带着一种金属般的清冽。阳光穿透高层公寓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洁的深色地板上投下长长的、棱角分明的光带。空气里残留着中央空调送出的、一丝不苟的恒温气息,却少了几分人间的暖融。清绾坐在书房的弧形书桌前,面前巨大的曲面屏上铺陈着复杂的国际物流跟踪数据和几份亟待回复的英文邮件。指尖在机械键盘上敲击,发出清脆而规律的声响,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然而,当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数字悄然跳转到上午九点整时——
“嗡……”
放在书桌左手边、紧挨着一盆绿意盎然的琴叶榕的手机,屏幕准时亮起柔和的暖光。熟悉的微信视频通话请求提示音,如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房间里紧绷的空气弦。
清绾敲击键盘的手指微微一顿,唇角几乎是瞬间就向上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她没有任何犹豫,指尖轻点屏幕。
画面连通。
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片带着暖黄顶灯光的、有些晃动的背景——冬别在洛阳租住公寓的客厅一角。镜头稳定前,能快速瞥见餐桌上摊开的厚重教材《国际商法(双语版)》,旁边还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马克杯,杯口边缘沾着一点咖啡渍。然后,冬别的身影清晰地占据屏幕中央。他显然刚坐下,额前的碎发带着一点晨跑后的微湿,深灰色的运动卫衣拉链敞开着,露出里面干净的白色T恤。背景里隐约能听到室友在洗手间洗漱的水流声。
“绾绾,早。”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晨起特有的微哑,却清晰温润,像初春破冰的溪流,瞬间驱散了房间里最后一丝清冷的疏离感。
“早。” 清绾应着,身体放松地向后靠进宽大的工学椅背,琥珀色的眼眸映着屏幕的光,清晰地倒映出他的影像。一夜独处的静谧和清晨工作的紧绷感,仿佛被这简单的对视和问候悄然融化。她端起手边温热的茉莉花茶抿了一口,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镜头一瞬。
“今天什么安排?” 冬别调整了一下手机支架的角度,让画面更稳定,深邃的眼眸专注地看着她,“看你后面屏幕,数据不少,有棘手的事?”
“还好,” 清绾摇摇头,下巴微抬示意了一下身后的大屏幕,“主要是跟进几单欧洲的精密仪器清关进度,卡在鹿特丹港的检疫了,有点小麻烦,正在协调文件补交。你呢?今天课多吗?” 她的语气自然而然地切换到了分享的状态,仿佛他就在身边,能随时看到她的工作界面。
“上午满课。” 冬别拿起手边的日程本翻开,凑近镜头让她看上面用不同颜色荧光笔标记的课程表,“两节大课连上,《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实战》和《国际物流与供应链优化》,下午是小组项目会,讨论那个智能选品算法的测试模型。” 他顿了顿,指着一行小字,“喏,晚上还有个部门(学生会外联部)的线上会议,要敲定下周校企合作宣讲的流程,估计得开到九点多。” 他事无巨细地报备着,没有丝毫隐瞒,语气平常得像在聊天气。
“听着就够忙的。” 清绾看着他日程本上密密麻麻的安排,有点心疼,“早饭吃了吗?”
“吃了,” 冬别拿起桌上的马克杯晃了晃,里面是深褐色的液体,“楼下买的豆浆和包子,包子馅儿有点咸,豆浆倒是挺浓。” 他自然地分享着生活里最微小的细节,仿佛她就在他对面共进早餐。
“那就好。” 清绾点点头,目光落回自己的屏幕,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点开一封新邮件,“我这边也得处理这个鹿特丹的麻烦了,客户催得急。”
“嗯,你忙你的。” 冬别的声音放低了些,带着理解和包容,“我就在这儿,开着。”
他没有挂断视频。画面里,他调整了一下姿势,将手机支架放在餐桌一角,确保镜头能框住他上半身和面前摊开的书本。然后,他拿起笔,低下头,开始专注地预习上午的课程内容。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他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清晰地透过听筒传来。
清绾也没有再说话。她重新将注意力投入到眼前的邮件和复杂的物流跟踪系统里,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偶尔拿起内线电话用流利的英语与欧洲的代理沟通几句。她的神情专注而冷静,是那个在商场上游刃有余的“清总”。
然而,只要微微抬眼,视线便能轻易捕捉到手机屏幕里那个安静伏案的身影。他微蹙着眉,侧脸线条在晨光里显得专注而柔和,指尖握着笔,偶尔在书页边缘写下批注。他那边背景里,室友洗漱完毕出来,大大咧咧地问了句:“冬子,昨儿老张留的案例分析你笔记借我瞅瞅?” 冬别头也没抬,只是用拿着笔的手朝旁边的一叠资料指了指,发出一个模糊的鼻音“嗯”。室友拿起资料,趿拉着拖鞋走开的声响也清晰可闻。
这一切日常的、琐碎的声响,连同他沉稳的呼吸声,都成为了清绾工作背景音的一部分。它们并不喧宾夺主,却像一层无形的、温暖的薄膜,包裹着她,驱散了独自面对复杂国际事务时那种深藏的、不易察觉的孤寂感。她处理着邮件,敲击着键盘,心却异常地安稳踏实。她知道他在,就在屏幕那端,和她共享着这一方忙碌却宁静的时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铂金戒指,戒圈似乎也沾染了这份共享的暖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