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详细部署道:第一,由海军负责,抽调主力战舰,掩护运兵船和工程船队,以‘商队’或‘渔民’身份为掩护,分批前往目标区域。若遇朝鲜当地微弱抵抗,或可尝试交涉,许以钱财;若其不识时务,则坚决以武力清除,速战速决!
第二,占领目标区域后,立刻构筑简易防御工事、码头、仓库。李河的运输司要全力保障,将水泥、预制构件、工程器械和首批驻军、工匠迅速运抵,站稳脚跟。
第三,由陆军部抽调精锐,组建海外驻防兵团,由……第一师师长兼任首任指挥,负责所有海外矿产点的常态驻军与安全防卫!驻军规模根据矿区重要性和当地情况而定,至少保证每个主要矿区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第四,科技部刘大友的勘探司要立刻跟进,对占领矿区进行更精细的勘探,规划开采方案。并且组织招募当地流民或俘虏,尽快开展矿产的开采和初加工工作!
第五,所有开采出来的矿石,在当地进行粗加工,优先通过海路运回莱州、泰山基地。要形成一条稳定的、隐蔽的‘海上矿产运输线’!
赵子龙语气森然,反复强调道:记住几点:其一,行动要快,趁朝鲜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其二,手段要灵活,能骗则骗,能买则买,必要时才动武,尽量减少动静!其三,严格控制消息,对外暂时不打出我兴国军旗号,可伪称海盗、倭寇或不明商团,混淆视听!其四,也是最重要的,占了地方,就要牢牢守住,将其变成我兴国军的长期的海外飞地!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掠夺,而是长期的、稳定的资源供应地!
沈廷扬、孙传庭等人轰然应诺,个个摩拳擦掌,眼中充满了海外开疆扩土的激情。
对于文臣武将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开疆扩土功劳更大的了。
命令下达后,整个兴国军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开始为未来的跨海夺矿行动高速运转起来。
海军港口内,战舰进行着最后的检修和物资装载,水兵们进行着针对性操练。
沈廷扬与李河反复推敲着航线、登陆点和运输方案。
孙传庭则从各甲种师中抽调久经战阵的老兵和基层军官,组建海外驻防兵团的骨干框架,并进行性训练。
科技部勘探司的成员们则抓紧时间熟悉李盛带回来的地质资料,准备各种勘探工具。
开荒和基建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则开始设计适用于海岛的简易码头、营房和矿石堆放场。
柳如烟的情报司也全力开动,利用在朝鲜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密切关注朝鲜官方和当地驻军的动向,为跨海行动提供实时的情报支持。
数日之后,在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一支由五艘战舰、十艘大型运兵/货船以及若干辅助船只组成的混合舰队,悄然驶离了莱州湾基地,消失在茫茫海雾之中,向着朝鲜西海岸的价川、德川、仁川,驶去了第一批抢占力量。
站在基地了望塔上的赵子龙,望着舰队消失的方向,目光深邃。
他知道,这一步跨出,兴国军的战略方向,将进行巨大的改变,现在大明和后金实力还非常强大,不是自己可以抗衡的。
唯有朝鲜是个软柿子,现在去抢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夺取朝鲜的矿产资源,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更是为未来更宏大的图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盘棋,会随着一颗颗海外棋子的落下,变得越来越广阔。
仁川位于朝鲜西海岸,船队首先选择仁川附近一处隐蔽且易于防守的岬角,建立了陆上前进基地。
这个地方不仅可以安排陆军,舰队也能给他提供战斗和资源支持。
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向笏洞铜矿区域渗透,派出小股部队伪装侦查,收买当地矿头;另一方面,可以控制仁川周边沿岸,监视汉城方向。
另外, 针对价川、德川等内陆矿区,行动则是更为隐秘。
精锐小分队伪装成商队或逃难边民,在李盛和李贞妍情报网的接应下,潜入矿区周边,先建立秘密联络点和小型物资囤积处。
通过金钱开道、粮食诱惑,甚至暗中支持前来矿场的矿工与腐败矿监对抗等等方式,逐步施加影响,并开始小规模、零星的矿石收购和秘密运输。
至崇祯六年(1633年)春,一条连接朝鲜西海岸关键资源点和战略要地的隐秘控制链已初具雏形。
孙传庭的海外驻防兵团在各据点部署到位,构筑了初步的防御体系。
因为部队和开发人员是分开入驻,并且驻扎地点都是在山区等比较偏僻的地方,再加上情报处当地朝鲜人的掩护。
所以前期并没有被朝鲜朝廷和当地官员所发现。
虽然与当地民众偶有摩擦,但兴国军军纪严明,特别强调公平买卖、禁止扰民,大体上还保持相互间相安无事。
第一批满载铁矿石、铜料的船只,开始定期往返于朝鲜与山东之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