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金瑬肯定没有这么容易相信对方,他首先要看到对方的诚意和实力。
双方经过数月的试探和不断的交流沟通,这才有了一些信任基础。
赵子龙也是一样,也怕这家伙下套害他。
为了进一步捆绑金瑬,显示并施加控制,赵子龙提出了一个在此时空背景下看似平常,实则意义深远的要求——让金瑬将女儿送给他为妾。
这既相当于和亲,又相当于将女儿作为质子。
消息传到金府,金瑬内心挣扎无比。
这无异于将重要的把柄交到对方手中。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决定先踏出了第一步。
在家族利益和个人野心的驱动下,他最终说服了自己和家族,将其年方二八、容貌秀丽且知书达理的次女金明玟,以海外商贾纳妾的名义,秘密送往兴国军控制下的白翎岛,再由专人护送回莱州基地。
金明玟的到来,在兴国军内部并未引起太大波澜,赵子龙将其安置在内宅,待遇从优,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象征。
但对金瑬而言,这标志着双方联盟关系的正式确立,他已没有退路。
与此同时,兴国军开始向金瑬秘密输送。
这些主要是兴国军已经淘汰下来的旧式燧发枪,但性能仍优于朝鲜现有的火绳枪、一批质量上乘的棉甲和皮甲、以及部分冷兵器。
这些军械被伪装成商货,通过秘密渠道,陆续运抵金瑬及其党羽控制的私人武装和部分已被拉拢的京畿道、黄海道军营。
赵子龙甚至派出了几名经验丰富的低级军官和士官,以雇佣教习的身份,帮助金瑬训练核心武力,传授基本的火器队列和战术。
赵子龙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提升金瑬属下部队的战斗力,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取胜的希望。
要确保政变顺利,清除国王李倧身边的死忠分子和潜在的反对力量至关重要。
在李盛的精准情报支持下,一场针对性十足的暗杀行动悄然展开。
训练大将李敏镐,这位主战派的核心,虽经战败,但在军中和主战派士林中仍有非常大的威望。
他在一次从军营返回府邸的途中,遭遇袭击,其护卫被精准射杀,李敏镐本人也是身中数箭,当场殒命。
现场被伪装成抢劫杀人,但朝野皆知事情绝不简单,恐慌情绪在主战派中开始蔓延。
大家都在猜测,到底是敌对势力暗杀的,还是国王对这次战败的私底下的追责,或是反对派有什么阴谋?
义禁府都事, 一名对金瑬活动有所察觉的李倧亲信官员,在家中书房内突发急病暴毙,实则是被用了无色无味的秘药直接毒杀。
一位忠于王室、试图整顿水师以防备兴国军再次海上来袭的将领,在检视战船时,因的绳索断裂而从高处坠落,重伤不治。
一系列精准而诡异的和,使得汉城内外笼罩在恐怖气氛之中。
李倧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危机,却查无实据,只能归咎于天不佑我。
官场上人人自危,但这些家伙都是人精,隐约觉得一场阴谋正在悄悄展开。
而金瑬一党,则趁机安插亲信,填补空缺,并散播流言,暗示国王失德,才致天降灾厄,将能臣良将接连陨落的责任归绺于国王身上。
在兴国军暗中的强力支持下,金瑬的势力迅速膨胀。
他利用领议政的职权,以加强王京防御、应对为名,巧妙地进行人事调整,将亲信安插到汉城卫戍部队、景福宫宿卫等关键岗位。
被兴国军淘汰的军械,也武装起了效忠于他的私兵和部分被拉拢的部队。
此时,大明朝廷也是内患不断。
崇祯七年(1634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凛冽的北风席卷中原大地,卷起漫天黄沙,将本就凋敝的大地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
然而,在河南荥阳这座古城内,却涌动着一股与严寒截然相反的灼热暗流。
来自大明腹地的十三家义军首领,号称七十二营,二十余万人马,如同百川归海,秘密汇聚于此,共商反明大计。
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荥阳大会。
荥阳城内,原本的县衙大堂被攻陷后,临时改作了议事厅。
粗犷的义军将领们取代了原本文雅的朝廷命官,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皮革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端坐主位的是闯王高迎祥,他年约四旬,面容粗犷,眼神锐利如鹰,一身锁子甲外罩着猩红斗篷,不怒自威。
作为义军中实力最雄厚、声望最高者,他自然被推举为盟主。
其下首左边是八大王张献忠,他身材高大,满脸虬髯,一双环眼精光四射,腰间挎着一口九环大刀。
他性情暴烈,但用兵狡诈,麾下兵马精锐,是高迎祥现在地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右边是曹操罗汝才,此人面白微须,看似文弱,眼中却常含笑意,只是那笑意背后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深沉。
此人足智多谋,善于笼络人心,在义军中素以着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