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域的新春,带着融雪的清润,漫过归心村的麦田,点亮守心坛的长灯。历经岁末的寒雪,北漠的土地已悄悄解冻,归心村的麦种在雪水滋养下冒出嫩绿的芽尖,守心坛前的空地上,百姓们正筹备着一年一度的“新心礼”——这是专为孩童与年轻修士设立的仪式,意在让新一代触摸“初心”的温度,明白“传承”不是记忆,是亲手种下的麦种,是亲口说出的温暖,是亲身践行的日常。
守心坛的青石台阶上,坐着一群穿着新衣的孩童,麦丫也在其中,她比去年长高了些,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陶碗,碗里装着从麦田里取出的新土——那是埋着墨老青石的地方,今年开春时,她在那里发现了一株特别茁壮的麦芽,便小心地取了土,要在新心礼上“献土”。
“麦丫,你碗里的土是从哪里来的呀?”身边一个扎着小辫的男孩好奇地问,“阿娘说献土要选最肥的,你这土看着平平无奇呢。”
麦丫紧紧抱着陶碗,认真地说:“这是墨老埋青石的地方!阿烈哥哥说,墨老的青石里藏着‘初心’,这土里也有!虽然它不肥,但能长出最壮的麦芽,这就是最好的‘心土’!”
孩子们的对话传到不远处的苏文耳中,他正帮着玄悲整理新的“归心册”,闻言不禁莞尔。如今的苏文已成为白鹿书院的先生,每年新春都会带弟子来归心村,他的书袋里不再只有典籍,还装着麦种和农具——那是墨老当年教他的“文心落地”,如今他要教给更多弟子。
“苏先生,您说‘初心’真的能藏在土里吗?”一个年轻的儒门弟子问道,他是第一次参加新心礼,对“土中藏心”的说法半信半疑,“弟子读书时,总觉得‘初心’是高远的志向,怎么会在这寻常泥土里?”
苏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拉着他走到麦田边,指着那株茁壮的麦芽:“你看这麦芽,它的根扎在土里,汲取的是雪水和养分,长得却向着阳光——‘初心’也是如此,高远的志向要扎在日常的泥土里,才能长出枝叶。当年墨老给我讲‘文心’,不是在书房,是在麦田里;他说‘守心’,不是谈大义,是教我收割麦穗时不要漏了一粒。这泥土里藏的,是最实在的‘初心’,是不轻视小事,不辜负土地的真诚。”
年轻弟子蹲下身,轻轻触碰麦芽的根须,指尖沾到湿润的泥土,突然似有所悟:“弟子懂了……‘初心’不是飘在天上的道理,是落在地里的脚印,是每一次弯腰收割,每一次递出热粥,每一次守护身边的人。”
苏文点点头,眼中泛起欣慰的光——这便是墨老想要的传承,不是让后人记住他的名字,而是让“初心”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像麦芽一样,在每一代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正午时分,新心礼正式开始。玄悲拄着拐杖站在守心坛上,坛顶的守心灯光芒柔和,映着坛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手中的归心册已经换了新的,第一页写着“新心即初心,初心即日常”,那是墨老消失前,在炉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新心礼,献初心!”玄悲的声音虽苍老,却充满力量。
第一个走上坛的是麦丫,她捧着陶碗,一步步走到坛中央,将“心土”轻轻撒在守心灯旁的花盆里:“我献‘扎根之心’!墨老说,初心要像麦芽一样,扎在土里才稳,我要像这麦芽,守着归心村,守着麦田,做永远的守心人!”
接着,阿烈带着几个年轻的魔修走上前,他们手中捧着一块新的“守心石”,上面刻着“魔心向阳”:“我们献‘向阳之心’!从前魔修被视为戾气,如今我们明白,只要心向光明,执着便能化作守护。就像墨老说的,魔心不是恶,是敢为守护拼尽全力的真诚!”
苏文带着儒门弟子献上一捆新收的麦种:“我们献‘传续之心’!文心不是纸上字,是人间暖;传承不是守旧册,是种新麦。愿每一粒麦种都能带着初心,在九域的土地上生根,在每一代人的心里发芽!”
幻月洞府的修士献上一块月光石,石上映着孩童们的笑脸:“我们献‘无界之心’!从前我们闭门不出,如今明白,九域本是一家,初心无界,守护无界。愿这月光石映着每一颗真心,让万境归心,再无隔阂!”
最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走上前,他是归心村最年长的人,手中捧着一碗新磨的麦粉,麦粉上印着一个模糊的“心”字——那是墨老当年教他做的第一个归心饼的模样:“我献‘不忘之心’!墨老走了,但他教我们种麦,教我们守心,这些都刻在心里。我老了,种不动麦了,但我要告诉孩子们,别忘了是谁种下第一粒麦种,别忘了初心是什么模样!”
当所有“初心”都摆在坛前时,春风突然吹过,守心灯的光芒骤然明亮,洒在土、石、麦种上,竟在坛中央汇聚成一道彩色的光带——光带中,隐约浮现出墨尘的身影:他在麦田里收割,在炉边讲古,在守心坛前放下青石;还有简清言递饼的温暖,凌霜华持剑的决绝,妙音捧灯的慈悲,都化作光带中的碎片,融入每一件“初心信物”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