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村的秋分裹着金红的霞,初心碑旁的麦田早已成了金色的海——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风一吹,麦浪翻滚着,裹着熟透的麦香飘满全村,老农手里的镰刀磨得锃亮,嘴里念叨着:“今年的初心麦长得壮,穗粒饱满,等会儿割下来,九域的孩子们每人都能带走一布袋新麦种,把归心村的暖传到各地去。”
二十出头的麦丫握着春秋笔,蹲在田埂上记录麦穗的成色,竹简上写得密密麻麻:“初心麦穗长三寸,粒重一厘,每株结穗八至十枚,成熟度九成,辰时后收割最佳,需防午后大风——往年秋分也有阵风,却不伤麦穗,今年麦秆沉,怕是经不住。”刚写完,天边突然暗了下来,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卷过麦田,原本挺直的麦秆“哗啦”一片倒向一侧,近半亩的麦穗趴在地上,穗尖沾了泥土,有的甚至被折断,老农手里的镰刀“哐当”掉在地上,急得声音发颤:“这风来得太邪!倒伏的麦穗要是沾着潮气,半天就会发霉,今年的收成要毁了,孩子们的麦种也没着落了!”
小墨第一个冲过去,想扶起草丛里的麦秆,可刚碰到麦秆,就听见“咔嚓”一声,一根麦秆断在手里,他眼圈立刻红了:“俺太用力了……麦秆熟了脆,一扶就断,这可怎么办?”
小茶儿蹲在倒伏的麦穗旁,小心地拨开沾在穗上的泥土,指尖的茶香轻轻扫过麦穗:“俺们村收茶籽时,遇到倒伏的茶枝,会用茶枝编小支架撑起来,可麦秆比茶枝脆,不知道能不能行……”
麦丫急忙走过去,捡起断在地上的麦秆查看,穗粒还没脱落,只是麦秆基部被风吹得偏离了扎根的方向,她抬头看向众人:“别慌!麦秆虽脆,可根还没断,咱们用四道的力量扶秆定根,再用各地的法子做支架,既能保住麦穗不发霉,又能顺利收割,就像之前护苗除虫、护种发芽一样,只要同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阿烈扛着捆坚韧的魔地藤条从村头赶来,藤条是幽冥渊特有的,柔韧却不易断,他把藤条剪成半尺长的小段,指尖的魔心红光轻轻裹着藤条:“魔地藤条能顺着麦秆的弧度弯曲,不会勒断麦秆,先让小墨用魔心光把倒伏的麦秆轻轻扶起来,别用蛮力,就像托着刚剥壳的鸡蛋。”
小墨深吸一口气,指尖的红光变得柔和,像一层薄纱裹住倒伏的麦秆,红光慢慢向上托举,原本趴在地上的麦秆竟缓缓直了起来,只是还微微晃动,怕再被风吹倒。北边村落的汉子扛着袋干燥的麦糠跑过来,笑着把麦糠撒在麦根旁:“俺们村收杂粮时,倒伏的秸秆都用麦糠垫在根部,麦糠能吸潮气,还能稳住麦根,不让麦秆再歪,等会儿再用土埋住麦糠,麦根就扎得更稳了!”
“还有俺们的蚕线支架!”东边村落的姑娘提着个竹篮赶来,篮子里装着纺好的粗蚕线,线轴上还缠着晒干的细竹条,“俺们把细竹条弯成小弓,用蚕线绑在麦秆中部,竹弓能撑住麦秆,蚕线软,不会勒伤麦秆,俺们缫丝时,就用这法子固定蚕丝,又稳又不伤料!”
麦丫看着众人手里的东西,在竹简上添了一句:“魔藤护秆、麦糠稳根、蚕线撑弓,三物同心抗风害,穗粒无损香更浓。”写完就卷起竹简,帮着小墨扶麦秆——阿烈递藤条、汉子撒麦糠、姑娘绑竹弓、小墨用红光托着麦秆,金红的霞光里,麦香混着藤条的清苦、麦糠的干燥、蚕线的柔香,倒伏的麦秆一根根直了起来,竹弓撑着麦秆,像给麦田撑起了无数把小伞,再也不怕风吹。
“还差道心的力量定根固秆!”云玄的声音从田埂那头传来,他手里拿着阴阳镜,镜面上映着下沉的夕阳,“《两仪混沌诀》能引地气向上,稳住麦根,我把镜子埋在麦根旁,让道心光顺着地气渗进土里,麦根就会牢牢扎在地里,就算再刮风,麦秆也不会倒。”
道袍少年们立刻动手,把阴阳镜埋在每株倒伏麦秆的根部,淡蓝的道心光顺着镜面渗进土里,原本微微晃动的麦秆突然定住,像生了根的小树,稳稳地立在麦田里。玄悲也带着小僧人赶来,他们手里的麦秸灯燃着,佛灯的金光落在麦穗上,像一层薄油纸,挡住了傍晚的潮气:“佛灯能聚众生的愿力,咱们一起念初心,愿力会裹住麦穗,不让潮气沾在穗上,等明天一早收割,麦穗还是干燥饱满的。”
“守着麦田,扶秆收穗!”老农第一个开口,声音裹着麦香,比刚才稳了许多。
“守着茶枝,编架护麦!”阿婆跟着喊,茶枝的清香飘在风里。
“守着魔藤,柔护麦秆!”小墨的喊声虽轻,却没了之前的慌乱。
“守着蚕线,稳撑麦身!”姑娘的声音软乎乎的,像蚕吐丝的轻响。
众人的喊声裹着各自的初心,飘向佛灯,灯的金光突然亮了起来,裹着道心的蓝光、魔心的红光、文心的青光,在麦田上空织成一个大大的光罩。夕阳的霞光透过光罩,洒在麦穗上,金红的光混在一起,麦穗像缀满了碎宝石,倒伏的麦田重新站成了金色的海,风再吹过,只有麦浪轻晃,再也没有麦秆倒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