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天高云淡。
临河县的秩序已彻底稳固,秋收在望,民生渐复。
就连那条穿境而过的商路,也因匪患平息,税赋合理而开始有零星的商队重新往来。
陈稳知道,他此行“巡边宣抚”的使命,已阶段性圆满完成。
是时候返回澶州,向柴荣复命了。
将县务暂交张诚、王茹等人代理。
并嘱托李延所部与石墩的靖安军锐士共同维持防务后。
陈稳只带了钱贵等少数随从,轻车简从,踏上了归途。
回程的路,与来时已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虽仍是那片土地,但沿途所见,荒芜的田地里多了劳作的身影。
破败的村落偶见修缮的痕迹,流民几乎绝迹。
百姓脸上虽仍有风霜之色,却少了那份绝望的麻木。
这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这数月来发生的变化。
抵达澶州城时,已是数日后的下午。
城门口守城的军士远远看见陈稳的队伍。
立刻挺直了腰板,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敬畏与好奇。
陈稳在临河县的所作所为,早已通过商旅,公文以及各种隐秘的渠道。
传回了澶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没有耽搁,陈稳径直前往节度使府求见。
书房内,柴荣正与谋士王朴商议着秋防与粮饷调度之事。
听闻陈稳归来。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快宣!”
陈稳风尘仆仆却步履沉稳地走入书房。
数月不见,他身上的气质愈发内敛深沉。
那份经过实务淬炼出的自信与决断。
即便刻意收敛,也依旧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
“卑职陈稳,奉使君令,巡边宣抚临河县,今事毕归来复命!”
陈稳躬身行礼,声音铿锵。
“文仲辛苦了,快快请起!”
柴荣亲自上前虚扶一把,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满意地点点头。
“看你这气色,临河之事,想必是顺遂了?”
“托使君洪福,赖将士用命,临河乱局已定,民生初步恢复,此乃卑职此行详细呈报。”
陈稳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书,双手呈上。
这份文书由张诚、王茹等人协助整理。
详细记录了自他抵达临河后,擒拿周韬、剿灭黑山狼。
以工代赈修复河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清丈田亩减免赋税。
恢复商贸等一应举措、耗费钱粮、取得成效以及现存问题。
柴荣接过文书,并未立刻翻阅。
而是先示意陈稳坐下,又让侍从奉上茶水,这才缓缓展开。
起初,他面色尚算平静。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眼神中的惊讶与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尤其是看到陈稳以十一名锐士夜袭黑风寨,零阵亡擒获匪首“黑山狼”时。
他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好一个擒贼擒王,以寡击众!”
“文仲,你此番用兵,堪称胆大心细,果决勇毅!”
他自然不知晓“能力赋予”的存在,只将功劳归于陈稳的谋略与麾下锐士的精悍。
接着,看到以工代赈修复临水河堤坝。
不仅迅速稳定了民心,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巨大工程,使万顷良田得以复耕时。
柴荣更是连连颔首:“妙!以工代赈,一举数得!此法甚佳,当在各州推广!”
而当看到陈稳不拘一格选拔吏员,迅速重建行政体系。
并有效运转,使得政令畅通,百姓归心时。
柴荣看向陈稳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是赞赏,更带上了一种发现瑰宝的欣喜。
文武双全,军政皆能,如此干才,实乃天赐!
然而。
当他的目光落到文书最后附上的,关于发现铁鸦军线索及“幽能晶矿”碎片的部分时。
柴荣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他反复看了几遍那简短的描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王朴见状,轻声问道:“使君,可是有何不妥?”
柴荣将文书递给王朴,沉声道:
“王先生,你也看看。”
“文仲在临河,不仅平了乱,还摸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王朴接过,快速浏览。
当看到“铁鸦军”、“幽能晶矿”、“北边来的货”、“秘密通道”等字眼时。
他那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震惊之色。
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对近年来边境一些蹊跷的袭击和失踪事件亦有耳闻。
隐隐感觉背后有一股神秘力量在运作,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陈稳这份报告,无疑是为他们揭开这层迷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铁鸦军……原来如此。”
王朴放下文书,看向陈稳,目光中充满了惊叹与审视。
“陈参军不仅善于治军理政,这洞察秋毫、顺藤摸瓜的本事,亦非常人可及。此线索,价值连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