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岁那年的记忆里,有一个画面始终鲜活如昨,它不像其他童年往事那般渐渐褪色,反而随着年岁增长,愈发清晰,带着一种神秘的银辉,烙印在我的心底。那就是一只银光闪闪的兔子,和那个小得不可思议的石头缝。
我的家乡,坐落在黔北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里,地名朴实,叫落星屯。老一辈人说,古时候有星星掉在这里,才得了这么个名字。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白墙青瓦,依着山势,错落在一片缓坡上。坡下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名叫玉带河。村后则是连绵的青山,林木蓊郁,我们称之为后山。那里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充满了各种神奇的传说,关于山精树怪,关于狐仙鬼魅,当然,也关于月亮上那只捣药的玉兔。
那年,正值中秋前后,天高云淡,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块温润无瑕的白玉盘,清辉洒满人间,连地上的鹅卵石都看得分明。按照我们那儿的习俗,中秋夜里,孩子们要把供过月亮的“月光粑”(一种用糯米做的,印着月亮、桂树或兔子图案的饼)穿在竹竿上,跑到田埂间、山坡上,对着月亮挥舞,据说这样能得到月神的祝福,来年眼明心亮。
我就是在那天晚上,见到了它。
彼时,我刚刚和小伙伴们疯跑了一阵,手里的月光粑早已下了肚,只剩竹竿还攥在手里。贪玩忘了时辰,眼见着月上中天,夜色渐深,我才想起该回家了。为了抄近路,我独自一人拐进了后山脚下那片平日里不太敢单独走的乱石坡。
那里怪石嶙峋,白天看着都觉着有些阴森,各种形态的石头张牙舞爪,在月光下更是被拉长了影子,仿佛潜伏的巨兽。我心里有些发毛,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嘴里胡乱哼着不成调的歌谣给自己壮胆。
就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碎石路上时,眼角的余光忽然被一抹亮色吸引。我猛地转头,看向右侧不远处一块巨大的、像卧牛一样的青黑色岩石旁边。
那里,蹲着一只兔子。
它通体笼罩着一层柔和而明亮的银光,仿佛自身就是一个发光体,将那一片区域都照亮了。那不是月光反射的感觉,而是它本身在发光。它的毛发看起来无比丝滑,像是最上等的银缎,眼睛则像是两颗嵌上去的红宝石,却又不是那种血腥的红色,而是温暖、剔透,像两滴硕大的、会发光的晨露。它并不怕我,只是静静地蹲在那里,歪着头,用那对红宝石般的眼睛望着我。
我惊呆了,手里的竹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是玉兔?月亮上的玉兔跑下来了?童年的传说瞬间涌入脑海,混合着巨大的惊奇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喜悦。我忘了害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抓住它!或者,至少靠近它,看得更清楚些!
我小心翼翼地,几乎是屏住呼吸,向前挪动了一步。
那银兔见我动了,耳朵微微抖动了一下,并不立刻逃跑,而是轻盈地转过身,开始不紧不慢地朝着乱石坡的深处跳去。它跳跃的姿态优美极了,每一次落地,四足仿佛都不沾尘埃,身上洒落的银辉在空气中划出流动的光痕。
我立刻追了上去。
它在前面跳,我在后面追。它的速度似乎总是不快不慢,刚好让我能跟上,却又始终保持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我跑得快些,它也快些;我慢下来喘口气,它也会停下来,回头望我一眼,那眼神里似乎带着某种鼓励,又或者是……引导?
我们就这样一前一后,在月光下的乱石坡中穿梭。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银兔经过时,仿佛都变得温顺了,它们投下的阴影也似乎不再可怖。风声在耳边掠过,夹杂着我自己的心跳声和脚步声。我完全沉浸在这场奇异的追逐中,忘了时间,忘了周遭的一切,眼里只有那团跳跃的、梦幻般的银光。
不知跑了多久,银兔引着我来到了山坡背面一处更为偏僻的地方。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石壁,因为常年的风雨侵蚀,表面布满了裂纹和孔洞。石壁底部,堆积着许多从上方剥落下来的石块。
那银兔跑到石壁前,身影一闪,似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停顿了一下。我生怕跟丢,赶紧加快步伐冲过去。只见它面对着一块半嵌在土里、颜色深褐、大约有磨盘大小的石头。那石头表面有一个裂缝。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我离它只有几步之遥,几乎以为伸手就能触碰到它那银光闪闪的毛发时,它猛地向前一窜,整个身体仿佛化作了一道流动的银色水银,倏地一下,就钻进了那个石头缝里!
消失了。
就那么一瞬间,无影无踪。那团照亮了我一路的银光,也随之湮灭,周围恢复了正常的月光照明,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我的幻觉。
我愣住了,站在原地,好半天没反应过来。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凑到那块大石头前,蹲下身,仔细查看。
没错,石头确实很大,很坚实。而它上面的那个裂缝……我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心里咯噔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