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忘不了1998年那个初夏的黄昏,那时我十岁,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读小学四年级。青石镇是个巴掌大的地方,一条主河道穿镇而过,数座石桥连接两岸,白墙黑瓦的民居沿河而建,镇外是连绵的稻田和蜿蜒的小路。每天放学,我和同学们都会沿着那条穿过田野的土路走回家。
那天下午,天空蓝得透明,几缕白云像棉絮般飘浮在空中。放学铃声一响,我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冲出校门。我和同班的李小明、王小雨一起,沿着熟悉的小路往家走。小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快看!那朵云上有人!”小雨突然指着天空惊叫起来。
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西边天空上,一朵洁白的祥云正缓缓飘动。而云上,真的站着一位老人!他身着青色道袍,白发银须随风轻扬,面容慈祥,正一手抚着长须,一边微笑着俯视我们。那形象,完全就是年画上的太上老君!
“神仙!是老神仙!”小明激动得跳起来。
路上其他同学和几个接孩子的大人也停下脚步,纷纷仰头观看。我记得清清楚楚,云上的老神仙并非静止不动,他的衣袂和胡须在微风中飘拂,眼神温柔而深邃,仿佛能看进每个人的心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那样慈爱地笑着,像祖父看着心爱的孙儿。
“快拜拜!神仙会保佑我们的!”不知谁喊了一声,几个老人真的合十拜了起来。我们小孩子也学样,又兴奋又紧张地朝着天空行礼。
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那朵云缓缓飘远,老神仙的身影渐渐模糊,最后随着云一起消散在天际。但那一幕,却深深烙印在每个目击者的记忆中。
“肯定是太上老君!”小明激动地说,“我奶奶说过,青石镇古时候就有神仙下凡的传说!”
我们兴奋地讨论了一路,到家后,我第一时间把见闻告诉了爷爷奶奶。没想到爷爷一点不惊讶,他摸着我的头说:“你们看到的大概是云鹤真人,咱们青石镇的老传说啦。”
在爷爷慢悠悠的讲述中,我才知道青石镇确实流传着一个关于云鹤真人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青石镇曾遭遇连年大旱,河水干涸,田地龟裂,百姓苦不堪然。镇上有个叫明心的孤儿,虽然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镇上的老人砍柴挑水。一天,明心在山上捡柴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白鹤,翅膀流血,奄奄一息。
明心不忍,撕下自己的衣襟为白鹤包扎伤口,还把仅有的一个窝窝头掰碎喂给它。他本想把白鹤带回家照料,却因天色已晚不得不先行下山。第二天一早,明心带着草药和食物上山,却发现白鹤已经不见了,原地只留下一片洁白的羽毛。
那晚,明心梦见一位白衣老翁对他微笑:“孩子,你心善救鹤,必得好报。三日后午时,到西山脚下的古松下,那里有眼泉水,可解全镇之渴。”
明心醒来,手中竟真的握着一片白羽。他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梦中指示,三日后来到西山脚下。果然,在那棵千年古松旁,他发现了一处被杂草掩盖的泉眼。明心奋力清理,不一会儿,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
更神奇的是,明心挖掘泉眼时,还在旁边发现了一本残破的《百草谱》,上面记载着各种草药的识别与用法。他本就对草药有兴趣,自此潜心研读,渐渐成了镇上懂医理的人。那眼泉水不仅解决了旱灾,据说还有治病的功效,被当地人称为“仙泉”。
而那位托梦的白衣老翁,据说就是云鹤真人,是得道的仙人,常乘云驾鹤游历四方,点化有缘人。
“你们看到的,大概就是云鹤真人又来探望青石镇了。”爷爷笑着说。
真人现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镇。起初大人们将信将疑,但当那么多孩子和几位大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亲眼所见,大家也就信了。更神奇的是,从那之后,镇上陆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小雨的奶奶常年腰腿疼痛,看了好多医生都不见好。见过真人的第二天,小雨梦见一位白须老翁教她一个草药方子。醒来后她依稀记得,去药铺配了药,奶奶敷了几天,疼痛竟然明显减轻了。
小明一直学习成绩平平,尤其是数学,怎么学都不开窍。可自那之后,他忽然觉得头脑清晰了许多,老师讲的课一听就懂,成绩突飞猛进。他说,每次思考时,总觉得脑海中有一位老人在对他微笑鼓励。
而我,则发现自己对声音变得异常敏感。从前音乐课老是跑调,现在却能准确分辨出每个音符的差异。更奇妙的是,我无意中拿起爷爷的旧笛子,没人教就能吹出简单的旋律,仿佛早就学过一般。
镇上其他见过真人的孩子也各有变化:有的忽然擅长画画,有的跑步飞快,有的能记住看过的每一本书……渐渐地,大家意识到,这或许是云鹤真人给予的某种“赠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