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陈遥,承载着姚辰本体的部分神魂与意志,经过约莫半个月的不间断飞行,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昆仑山脉。
甫一接近,便被那磅礴浩瀚的气势所慑。昆仑山脉,并非单指某一座山峰,而是无数巨大山峦连绵起伏构成的巨大山系,仿佛大地的脊梁,横亘在大陆西北。主峰区域,群峰竞秀,直插云霄,山体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日光下折射出璀璨圣洁的光芒。云雾缭绕在山腰之上,时而如玉带环束,时而如波涛翻涌,更添其神秘与缥缈。浓郁的天地灵气在此汇聚,呼吸之间都觉心旷神怡,远非外界可比。一股古老、苍茫、威严的意境自然弥漫,让人心生敬畏,不愧为天下正道魁首之根基。
陈遥按照指引,在指定的山门落下剑光。这山门并非位于山脚,而是在一座较为低矮的山峰之上,由两根巨大的、铭刻着无数剑纹与符箓的石柱构成,气势恢宏,上书“昆仑”两个古朴大字,剑气森然,望之令人目眩。
验过姜太虚亲笔所书的推荐信后,守山弟子虽见陈遥面容陌生,气息也只是化灵期,但神殿殿主的印信做不得假,态度倒也客气,并未多问,便放他通行,并指点了前往迎新广场的路径。
陈遥拾级而上,沿着可供数辆马车并行的宽阔石阶前行。石阶两旁古木参天,灵泉淙淙,偶尔可见灵鹤翔空,猿啼深涧,一派仙家气象。行了不到半山腰,地势豁然开朗,一片巨大的山谷呈现眼前。
山谷之中,依山势而建,连绵起伏着无数宫殿楼阁。这些建筑多以青白二色为主调,风格古朴大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隐隐组成玄奥的阵势。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山谷中央,一座巍峨耸立、宛如利剑直指苍穹的巨塔——那便是昆仑剑宗的核心,剑阁。以其为中心,四方分别坐落着气势稍逊,但依旧不凡的南阁、北阁、东阁、西阁。这四阁连同中央剑阁,共同构成了昆仑剑宗的内门主体,能入其门者,皆为宗门精英,是真正的昆仑弟子。除此之外,丹房、器殿、经楼等重要设施也散布其间。一道道剑光在各阁与山谷间穿梭往来,或急或缓,井然有序。整个内门区域都笼罩在一股无形的肃穆与凛然剑意之中,令人心生向往却又不敢放肆。
他被引至一片极为平整宽阔的青石广场,此地已聚集了数百人,人声鼎沸,皆是慕名而来或受推荐等待招收的新人。广场中央设有多处检验点,有执事弟子负责测试骨龄、修为,更有专人以特殊法器探查“七窍识海”的贯通情况。那边排队的少年少女,多数年纪在十六七岁,少部分接近二十来岁的,个个眼神期待中带着紧张,显然都是希望通过正规渠道加入昆仑剑宗的年轻才俊。昆仑剑宗对正式弟子的资质要求极高,不仅看骨龄修为,更重悟性根骨,这“七窍识海”的贯通数便是关键指标之一。这与书院、神殿的标准倒是大同小异。
而陈遥则发现自己与另外数十人,被单独引领到广场的一个边缘角落,与中央那数百人隔开。他心中了然,暗道:“看来,我们这批都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推荐而来的‘特招生’,年纪参差不齐,资质想必也良莠不齐。昆仑剑宗碍于情面不好直接拒绝,但显然并未同等视之。”
果然,负责他们这批人的是一位面容略显刻板的中年执事。他并未像中央区域那样逐一详细测试骨龄和七窍识海,只是简单地核验了推荐信,然后探查了一下大致修为。
“化灵初期,嗯,留下。”中年执事看到陈遥的修为和神殿推荐信,略微点头,在他名字上划了个勾。陈遥注意到,自己这批数十人中,凡修为达到化灵期,且年纪未超过三十的,包括他在内有四五人,都被直接留了下来。另有几个年纪在十六七岁的少年,则被要求测试了七窍识海,需贯通五窍以上,且修为达到化气期九层,方能留下。
也有几人,修为在化气期八层,七窍识海或许刚达四窍,眼见要被淘汰,便悄悄凑近那中年执事,袖中似乎有物递过,低声说着什么。那中年执事面色不变,眼神扫过四周,见无人注意,便微不可察地将东西收起,随即在其名字上亦轻轻一勾。陈遥心中明了,这些人在“关系户”中也属边缘,属于可有可无之列,若不使些“手段”,恐怕连这最低门槛都进不去。
如此一番筛选,原本数十人的“特招”队伍,最终只留下了十来人。那些未被选中的,虽面露失望、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悻悻离去。
陈遥等留下来的十余人,被那中年执事随意安排在角落等待,无人再来理会。与广场中央那些正在接受严格检验、一旦通过便可能引起小小轰动和羡慕目光的正式候选者相比,他们这边显得格外冷清和不受重视。众人也都心中有数,各自默默寻处坐下,或闭目养神,或好奇打量四周,气氛有些沉闷。
陈遥乐得清静,正好借此机会仔细观察这昆仑剑宗。他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精纯剑意,远比外界浓郁。同时,他也暗自感应着怀中那枚本尊交给他的传讯玉简,希望能再次捕捉到一丝师父的微弱气息,可惜玉简依旧沉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