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俘风波过后,王小伟并未在北京多做停留。他深知京师是非之地,不宜久留。在谢恩并“无奈”地接受封赏后,他即刻以“山东防务仍需巩固,清军动向仍需监控”为由,请旨返回济南。
崇祯皇帝此刻对他正是心怀愧疚且极度依赖之时,自然准奏,并赐予其“便宜行事”之权,允许其继续总督山东、河北等地军务。
王小伟率军荣归济南,受到的欢迎更是空前。山东百姓几乎将其奉若神明。但他却变得更加沉默和深沉。
经此一系列风波,他彻底认清了一个现实:依靠腐朽的明廷和猜忌的皇帝,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中兴。他所有的功绩,都可能成为催命符;他所有的努力,都可能被内部的蛀虫所抵消。
必须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受制于人的力量体系!
返回济南后,他立刻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布局中:
第一, 军事根基化:他以南洋、海外贸易需要护卫为名,奏请设立“市舶司护卫水师”和“商路护勇”,开始光明正大地筹建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控、以新式舰船和火炮武装的海上力量以及精锐的岸防陆战队。基地则设在较为偏僻的登莱地区,由最信任的徐锐负责。
第二, 技术独立化:军工研究所进一步扩大和隐蔽化,核心部门逐步向登莱基地和海外岛屿(通过商队秘密购置)转移。研发重点除了陆战火器,更开始转向舰炮、水雷甚至初级蒸汽机(他画出基本原理图,让工匠们去摸索)的研究。
第三, 经济自立化:利用“玉洁斋”、玻璃工坊、海运贸易的巨额利润,在山东、南直隶等地大规模购置田庄、矿山,建立更多的水力作坊,形成庞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循环体系,不再依赖朝廷那点可怜的饷银。
第四, 人才梯队化:讲武堂规模扩大,招收范围从军中扩展到民间有声望的寒门子弟和有特殊技能的工匠。教育内容除了军事,更增加了数学、格物(物理)、地理乃至简单的政治理念灌输,培养完全忠于自己理念的新一代骨干。
第五, 情报系统化:“夜不收”改组为更专业的军情司,职能从单纯的军事侦察,扩展到对朝廷动向、官员舆情、乃至海外情报的搜集和分析。
这些举措,无一不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是在打造一个国中之国,一个拥有独立军事、经济、技术、人才体系的强大集团。
他知道,自己在走一条极其危险的路,形同藩镇,甚至更进一步。但他别无选择。这个帝国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要么随着它一起沉没,要么就挣脱出来,打造一个新的未来。
他站在济南城头,望着东方大海的方向。那里,有他通往未来的希望。墙子岭的炮声,只是一个开始。他点燃的星星之火,终将形成燎原之势。
第6卷《剿匪平寇》,在王小伟击退外虏、威震天下、却又深陷朝堂博弈、并开始深远布局的复杂局面中,缓缓落下帷幕。而更大的风暴,更广阔的舞台,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