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拂了一日一夜。
河面上那股浓得化不开的雾气,似乎也被吹淡了些许。
只是那片被鲜血浸染得深黑的甲板,依旧像一只狰狞的眼睛,沉默地注视着苍穹。
小乙站在船头,负手而立。
他的心,在杀了杨弘恩的那一刻起,便如这脚下的江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前方,临安城的轮廓,终于挣脱了水汽的束缚。
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在天地的尽头,缓缓露出了它的脊梁。
临安城外的码头,到了。
那座曾迎来送往无数繁华与落寞的码头,今日,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
码头上,人影绰绰。
一列身着戎装的士卒,如一排排沉默的铁桩,钉在那里。
长枪如林,枪刃在午后的阳光下,反射着森然的冷芒。
船,缓缓靠岸。
小乙的目光,穿过人群,精准地落在了队列最前方那人的脸上。
那张脸,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
他记不得此人的名姓。
却记得,在兵部那座威严肃穆的衙门里,见过此人腰悬佩刀,步履铿锵的身影。
是崔海平的人。
小乙心中了然。
他早已让裴疏鸿派遣快马,先一步赶赴临安,将消息递给了兵部侍郎崔海平。
请他派人接应。
为的,就是防止在这临安城外,再生出什么不必要的枝节。
当他看到那面代表着兵部的玄黑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时,那颗悬了一路的心,终于沉沉地落了下去。
仿佛一块被扔进深潭的石头,再也泛不起半点波澜。
船身与码头轻轻一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岸上的人,中气十足地朗声开口。
“敢问,船上可是兵部郎中,赵大人?”
小乙亦是扬声回应。
“正是。”
那将领闻言,立刻抱拳躬身,姿态恭谨,却又不失铁血之气。
“参见赵大人。”
“属下兵部侍卫总管,李威。”
“奉崔侍郎之命,特来此地,恭迎赵大人回城。”
小乙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有劳李总管了。”
跳板搭上,发出“哐当”一声。
小乙整了整衣衫,率先迈步下船,脚踏上临安坚实的土地。
他身后,年虎那魁梧如山的身影,也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他的手上,还押着两个被捆得结结实实,满脸颓败的男人。
正是吴冲与李贺。
李威一挥手,身后立刻走出几名士卒,上前接管了那两个犯人。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没有半句废话。
李威走上前来,对着小乙再次一抱拳。
“赵大人,一路风尘,辛苦了。”
“崔大人已在兵部衙门备下茶水,等候大人多时。”
小乙的目光,从那两个被押走的犯人身上收回,摇了摇头。
“李总管,烦劳你先将这二人,带回兵部大牢,严加看管。”
他顿了顿,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
“另外,也请转告崔大人一声。”
“我尚有要事在身,需先行处理,明日,再去衙门向他复命。”
李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没有多问,只是沉声应道。
“是,属下遵命。”
小乙又道。
“李总管,还得向你借一匹快马。”
李威没有丝毫犹豫,大手向后一挥。
一名士卒立刻牵来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那马儿打着响鼻,神骏异常。
“多谢。”
小乙接过缰绳,手掌在那温热的马颈上轻轻抚过。
他转过身,看向一直默然立于身后的年虎。
“虎哥。”
他的声音,压低了几分。
“麻烦你,亲自跟着李总管走一趟,务必将那两个人,安全押解回去。”
说罢,他从怀中,极为隐蔽地取出了那张写满了字,还按着红手印的纸。
那纸,被他叠得整整齐齐。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张纸塞进了年虎宽大的手掌中。
年虎的手,下意识地便握紧了。
小乙凑到年虎的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张供词,回到兵部,第一时间,亲手交给崔大人。”
“一个字,都不要跟旁人提起。”
年虎感受着掌心那张纸的分量,重重地点了点头。
“嗯,好。”
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安排好这一切,小乙的目光,又落在了另一侧的老黄身上。
“老黄,你先回家去。”
“看看婉儿和燕妮,她们回来了没有。”
“我去一趟凉州,明日便回。”
话音落下,小乙不再有丝毫停留。
他抓住马鞍,脚下发力,身形矫健地翻身上马。
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他双腿一夹马腹,那匹黑色的骏马长嘶一声,四蹄翻飞,如一道离弦的黑箭,朝着城外疾驰而去。
马蹄踏在官道上,卷起一路烟尘。
很快,那一人一骑,便消失在了官道的尽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