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五,傍晚。夕阳将庞庄村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甜蜜的焦糖气息。明日,便是王龙飞与李静大婚之日。白日的喧嚣与忙碌渐渐沉淀下来,村庄陷入一种奇特的氛围——表面宁静,内里却涌动着无限温情、期待与井井有条的最后准备。
一、 新居:最后的妆点与母亲的叮咛
新居里,李静正在做最后的梳妆准备。并非为了婚礼,而是为了今晚。周主任和春燕姐,还有张小梅、周媛、林晓雅等几位年轻姑娘,都聚在李静的卧室里,笑语盈盈。
卧室已布置得喜气洋洋。大红的“囍”字剪纸贴在明亮的窗玻璃上,崭新的鸳鸯戏水绣被铺在宽大的双人床上,床头悬挂着王龙飞和李静的婚纱照,照片里,沙棘花海中的他们,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静静,抬抬头。”周主任手中拿着一根浸了熟鸡蛋清的棉线,正轻柔地为女儿“开脸”,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意为新娘焕然一新。李静微闭着眼,感受着母亲指尖的温柔和丝线在脸上细微的刺痛,心中百感交集。
“妈,轻点……”李静小声嘟囔,带着一丝小女儿的娇态。
“忍一忍,我的姑娘明天就要做最美的新娘子了。”周主任眼眶微红,动作却愈发轻柔,“一转眼,就这么大了……”
春燕姐在一旁,将明天要穿的秀禾服和主婚纱最后熨烫一遍,挂得一丝褶皱也无。张小梅和周媛则仔细检查着明天要用的首饰、头饰、婚鞋,确保万无一失。林晓雅安静地帮着整理梳妆台,脸上带着羡慕和祝福的笑容。
王龙飞这边,则是另一番景象。王爸爸、李教授、还有赵大虎、李强等一帮兄弟,正在客厅里进行最后的“力量型”准备——搬运明天宴席要用的酒水、检查电路、确认鞭炮摆放位置。王龙飞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一会儿去看看婚礼流程表,一会儿又检查一下明天要佩戴的袖扣。
“龙飞,稳当点!”王爸爸难得地露出笑容,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大小伙子,娶媳妇是天大的喜事,慌什么!一切都有规矩,按商量好的来,错不了!”
李教授也笑着递给他一杯茶:“龙飞,放轻松。静静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你们又一起经历了这么多,明天的仪式,就是水到渠成。”
二、 农庄大院:喜庆工场的连夜奋战
此时的农庄大院,才是真正的“主战场”。明天,这里将摆开四十多桌流水席,宴请全村的父老乡亲和四方宾朋。
大院被彩灯、红绸装扮得耀眼夺目。临时搭建的厨房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春燕姐是总指挥,但今晚掌勺的是她特意从镇上请来的、有着几十年宴席经验的老师傅团队。巨大的灶台火焰熊熊,直径近一米的铁锅里,红烧肉、狮子头、整鸡整鸭正在大锅中咕嘟着,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帮厨的妇女们围坐成几圈,手脚麻利地处理着蔬菜、清洗着碗碟,说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成热烈的乐章。
“肉要炖到火候!”“鱼都处理干净了,一会儿就下料腌!”“凉菜班子准备得怎么样了?”春燕姐穿梭其间,声音洪亮,调度有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材混合的复杂香气,预示着明天一场味蕾的盛宴。
赵大虎和韩立春带着几个小伙子,正在紧锣密鼓地摆放桌椅、铺设一次性桌布、分发碗筷酒杯。李强则带着人最后一次检查音响设备、调试投影幕布,确保明天仪式和助兴环节万无一失。沙棘园旁的草坪仪式区,已经用鲜花和沙棘枝搭起了美丽的拱门,白色的座椅整齐排列,在暮色中静候明日的主角。
三、 村里的温情:自发汇聚的祝福
婚礼的消息早已传遍全村,这份喜悦不属于王龙飞和李静两个人,而是整个庞庄村的节日。许多用不着安排的村民,也自发地加入到了准备的队伍中。
几位手巧的大婶,拿来红纸,坐在大院一角,一边聊天一边剪着精美的窗花和“囍”字,准备贴到宴席区的柱子上。老庞支书背着手,这里看看,那里转转,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仿佛自家办喜事。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提前感受着节日的气氛,不时有胆大的跑到厨房边,想偷捏一块刚出锅的酥肉,被大人笑骂着赶开。
空气中流淌着一种自发、淳朴的温情。每一盏拉起的彩灯,每一张摆好的桌椅,每一句真诚的祝福,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包围着即将迎来人生最重要时刻的两位年轻人。
四、 夜话:父母的心与朋友的义
晚饭是简单的工作餐,但气氛格外温馨。两家人,加上核心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
王妈妈不停地给李静夹菜:“静静,多吃点,明天累着呢。”
周主任也对王龙飞说:“龙飞,以后就是大人了,要更有担当,好好待静静。”
王爸爸和李教授则聊着明天的流程,核对细节,像两位运筹帷幄的将军。
饭后,年轻人们聚在一起。赵大虎端起酒杯,粗着嗓子说:“飞哥,静姐!啥也不说了,明天就看我们的!保证把场面撑得热热闹闹的!兄弟们,是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