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大人!为什么?我们明明可以继续进攻的,为什么突然就要下令撤兵?!难道就是因为蒙特库科利元帅是奥地利人吗?我威尼斯人也为这场战争出生入死的,难道我们的意见就不需要被考虑了嘛!”
“抱歉,莫切尼格将军,这是我最终的决定,没有人任何商量的余地,请你执行,至于威尼斯共和国在此次战争中对我奥地利的无私帮助,奥地利人民将永远铭记。”
“贝纳维德斯!你也劝劝卡尔大人,怎么能就这样放弃这样大好的局势草草收兵呢?那我们这些年所遭受的损失,付出的代价怎么偿还?!”
“够了!不论二位说什么,我都不会改变已经做出的决定的!二位,下去准备吧,三天后,回师匈牙利!”
说罢,卡尔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不知所措的莫切尼格与贝纳维德斯呆站在原地。
……………………
这两天,奥地利盟军诸将都对卡尔态度的突然转变而感到好奇,在他们印象里,他们的这位代摄政一向是以调和各方,以和为贵的和事佬形象活跃于各种政务之中,就算已经做出的决定,在劝说持相反意见的军官们也一般会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手法,让“反对派“心甘情愿的接受卡尔的决定。
靠着这一处事风格,卡尔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全军上下的形象一直是属于和蔼可亲的类型,几乎所有人对卡尔的情感都是敬爱大于惧怕。
带着这样的刻盘印象,因此,当卡尔在第二次全体军事会议上,十分强硬的一口敲定选择撤兵的决定时。就连蒙特库科利和金斯基都有些意外。
……………………
当然,也有比较机灵的人自认为找到了揭开卡尔奇怪行为的线索——威廉
“威廉公爵,对于卡尔大人,您二人最近过的还好吗?”
如果放在以前,以威廉的大嘴巴和大大咧咧的性格,这些军官稍微套套近乎,说不定卡尔私自与科普鲁律谈判交易的消息还真有可能泄露出去
不过,现在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被卡尔在智力上碾压了两年多的威廉已经远非吴下阿蒙,在认清自己大嘴巴的现实后,威廉找到了一种更好的应对方法
“不知道”
“不是,下官就想问候一下卡…………”
“不知道”
“威廉公爵,您这…………”
“不知道“
“下官没有恶意的,我就…………”
“不知道”
……………………
至撤兵时,全军上下也没有任何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消息,究竟是什么推动着卡尔做出这撤兵的决定全军上下依旧一无所知。
事实上,卡尔与科普鲁律私下代表整个国家进行交易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公布,乃至不能有一点泄露的,一方面是因为这次与科普鲁律的交易本质上是科普鲁律为攫取个人利益出卖奥斯曼国家利益,所作的交易是为了保证科普鲁律的政变成功。
而政变这件事最害怕的便是提前走漏风声,更何况这种小道消息是最容易传播的,若是不小心让有心人听到送到奥斯曼太后那里,不止科普鲁律要倒霉,这桩对奥地利无比有利的交易也将就此告吹。
另一方面则是,在与科普鲁律的交易条件中,卡尔可是只考虑了奥地利的利益,并且还擅自保证奥地利以及此一战中的盟友未来二十年内不再进攻奥斯曼,显然,如果这些自己独自吃肉还不允许盟友喝汤的行为在正式条约签署前被奥地利的盟友们知道了,那到时候定然又是一起外交地震。
因此,为了能让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吃到所有胜利成果,卡尔是不可能多说一个字的,而至于威廉,卡尔还是相信他能够管的嘴的,当然,就算管不住也无所谓,对土耳其语一窍不通的威廉根本不知道他与科普鲁律谈话的具体内容。
……………………
1659年春
匈牙利
作为曾经在匈牙利领导匈牙利起义军抵抗奥斯曼人围剿的精神领袖,卡尔一进入匈牙利总督区便立刻引来了无数匈牙利大起义当中参加起义的义军的投靠,这些原本错综复杂,诉求不一的义军在当初蒙特库科利进入匈牙利时那叫一个难缠,他们无法接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成功,也无法接受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1658年,混战当中的匈牙利拒绝一切外来干扰,也拒绝一切断档领先的势力出现,这也导致匈牙利混战一年也没有出现一个强大到统合匈牙利的势力,索科勒扎德的匈牙利总督府的兵力依旧蜷缩在布达,贝尔格莱德等大城市当中,但这种僵局,在卡尔来到匈牙利后,便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被打破了
面对卡尔,这些互相针对的义兵们仿佛找到了公约数,他们接受不了竞争对手的成功,却能够接受卡尔的招安,接受不了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族,或是曾经实力差不多的家族在战后成为了新匈牙利的国王,却能接受依旧如故被哈布斯堡统治,毕竟比一起受气更难受的,便是看着曾经跟自己一起受气的人扬眉吐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