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年的盛夏,在烽火、权谋与开拓的交织中,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徐徐展开至最为关键的时刻。帝国的四方砥柱,以其卓越的才能与坚定的意志,在各自的舞台上,或力挽狂澜,或奠定胜局,或开启新篇,共同推动着泰昌盛世迈入一个更加稳固而宏大的阶段。
北疆,磐石堡外围的缓坡战场,气氛已紧张到极致。罗刹主帅安德烈久攻不克,反被“铁血骑”日夜袭扰,后勤线岌岌可危,士气日渐低落。而大明一方的援军——由兵部调派的五千边镇精锐步兵及一个炮营,已在其信王朱由校于后方全力协调保障下,悄然抵达战场侧翼,与定王朱由检的“铁血骑”及堡垒守军形成了对罗刹大军的三面合围之势。
决战前夜,朱由检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这位年轻的亲王面容冷峻,虽无武魂加持,但数年的边关历练、血火洗礼,已在他眉宇间刻下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坚毅。他指着沙盘,声音清晰而冷静:
“敌军火炮,乃最大威胁。明日总攻,首要目标,便是摧毁其炮兵!”
他看向李永芳:“李将军,‘铁血骑’主力,明日皆配双份震天雷与火油罐。待我军炮火准备后,你部从东南角突入,不顾一切,直扑其炮兵阵地!务必在敌军反应过来前,将其彻底摧毁!”
“末将遵命!”李永芳抱拳领命,眼中是历经沙场的悍勇。
“步兵随后压上,分割包围残敌!磐石堡守军,伺机出击,协同剿杀!”朱由检的部署,狠辣而果决,没有丝毫犹豫,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术眼光和决断力。
翌日拂晓,天色微明。
轰隆隆——!
大明援军的数十门火炮率先发出怒吼,密集的弹雨如同冰雹般砸向罗刹军营,瞬间将其前沿工事炸得七零八落!
几乎在炮声响起的同时,李永芳亲率八百“铁血骑”精锐,如同离弦之箭,借着炮火掩护和晨雾的遮蔽,以决死之势,猛然突入罗刹军阵东南角!他们马刀劈砍,燧发铳轰鸣,无视沿途阻碍,直插心脏——罗刹炮兵阵地!
“拦住他们!”安德烈声嘶力竭地吼叫。但为时已晚!“铁血骑”的速度与决绝超出了他的预料!无数震天雷被投入炮兵群,轰然爆炸!火油罐砸下,燃起冲天大火!罗刹炮兵瞬间陷入火海与混乱,重炮或被炸毁,或被引燃,彻底失去了作用!
炮兵阵地被毁,罗刹军士气瞬间崩溃。明军步兵趁势压上,分割包围。朱由检见时机已到,亲率剩余“铁血骑”从正面发起总攻。失去了火炮支撑的罗刹军,在明军步骑联合打击下,溃不成军。
安德烈在乱军中试图逃跑,被朱由检策马追上。这位定王虽不似国舅柳文耀身负绝世武勇,但常年习武、矢志报国的他,亦非弱者。手中长刀凌厉劈出,与安德烈奋力搏杀数合,最终抓住破绽,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主帅阵亡,罗刹军彻底崩溃。此战,大明以较小代价,几乎全歼罗刹两千余主力,取得了北疆开拓以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
朱由检凭借其冷静的头脑、果决的指挥与身先士卒的勇气,赢得了这场定鼎之战。 北疆的格局,由此一战而彻底奠定。
就在北疆决战的同时,朝鲜汉城的政治风暴,也在大明毫不掩饰的武力干预下,迅速平息。
俞咨皋派出的三艘泰昌级炮舰,高悬日月旗,大张旗鼓地驶入汉江,直接停泊在可炮击景福宫的水域。黑洞洞的炮口,无声地诉说着天朝的意志。与此同时,赵士桢率领三百名精锐明军,以护卫天使、探视王疾为名,强行进入景福宫,了国王李倧,并迅速控制了宫禁。
在绝对的武力威慑下,那些煽动谣言的北人党骨干和心怀叵测的豪强,被李元翼和赵士桢联手,以雷霆手段一一揪出,抄家下狱,其罪状被昭告天下。一场未遂的政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病榻上的李倧,在明军的下,勉强支撑着病体,发布诏书,严厉斥责北人党勾结外寇、图谋不轨、离间君臣、诋毁天朝,重申对大明永世藩属、忠贞不贰的立场,并赋予李元翼便宜行事、肃清朝纲的全权。
经此一役,朝鲜国内的反明势力被连根拔起,西人党彻底掌控朝局,李元翼的地位稳如泰山。而大明通过这次强势干预,也向朝鲜乃至所有藩属国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顺者昌,逆者亡。天朝的威严与掌控,不容丝毫挑战。
徐允贞的谋略,配合以俞咨皋、赵士桢的果断行动,成功地化解了朝鲜的危机,并将其更深地纳入了大明的掌控体系。 王道与霸道,在此刻完美结合。
龙安州,水力织布工坊已初步形成规模。随着第一批龙安布的热销,更多的资金和工匠被吸引而来。国舅爷柳文耀审时度势,决定将纺织业作为龙安州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在州衙的支持下,工匠们开始尝试改进织机,提高效率和布匹质量;同时,印染工坊也开始筹建,试图生产出带有龙安特色的彩色布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