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掌柜,您竟然亲自来了!欢迎莅临寒舍。” 家丰开门看到叶掌柜时,虽有些惊讶,但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又转向另一人,“小一哥,快请进。”
家人也跟着上前见礼:“见过叶掌柜。”
叶掌柜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寒暄:“哈哈,庄小友,冒昧打扰了。昨天跟梅先生聊天,才知道双拐也是小友制作的,特意来认认门。”
他扫了一眼院子里的简朴景象,感慨道:“小友出身贫寒,却心思灵巧、见识不凡,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叶掌柜过誉了。” 家丰心里暗道 —— 论八面玲珑,叶掌柜果然是专业的。
众人在屋内坐下,小花连忙去倒了水。两人相互客气了几句,家丰主动把话题引到正题上:“叶掌柜,不知之前的牙刷和牙粉,您那边卖得如何了?”
“庄小友,我今日来,正是为了这事。” 叶掌柜笑得眼角都眯了起来,问道:“不知小友现在还有存货吗?”
家丰心里一动 —— 难道卖完了?他试探着问:“叶掌柜的意思是,之前的货已经售空了?”
“那倒没有,不过也剩得不多了。” 叶掌柜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犬子认识白涌书院的弟子,送了几套牙刷牙粉给他们用。书院弟子识货,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还帮家人来买。目前牙刷和牙粉各卖了三十多份。而且牙粉这东西,过些日子肯定有人会二次购买,就连叶某自己,用着也觉得好。”
“叶掌柜手段高明。” 家丰立刻想到了 “广告效应”—— 古人的聪慧,果然名不虚传。他问道:“那这次叶掌柜打算要多少货?”
“趁着书院这波传播,叶某还能再大卖一批。” 叶掌柜摸了摸手腕上的珠子,干脆地说:“牙刷和牙粉先各来五十份,要是后续不够,我再派人来取。”
“请稍等。” 家丰转身回自己屋里,拿了五十把牙刷和五十包牙粉 —— 幸好昨天多做了些。他想了想,又拿了几个鞋刷和普通刷子,回到叶掌柜面前。
“叶掌柜,您先看看这个。” 家丰没有直接递上牙刷牙粉,而是先把一个鞋刷递了过去。
“这是?” 叶掌柜拿起鞋刷摆弄了一下,“看着和牙刷有些像,但肯定不能放进嘴里用,不知有什么用途?”
家丰微微一笑,解释道:“叶掌柜,我们平民百姓大多穿草鞋、布鞋,用不上这东西。但您想想,那些高头履、六合靴、马靴,鞋内里该怎么清洁?”
“噢!原来如此,甚妙!甚妙!” 叶掌柜恍然大悟,笑着说:“既如此,叶某也多备些鞋刷。”
他又看到家丰手里的大刷子,立刻反应过来:“这么说,轿顶、水缸、瓷瓶内侧,还有房梁上的雕纹,都能用小友手里这种大刷子清洁?”
“叶掌柜说得对!” 家丰点头,“这种我称之为‘刷子’,对付陈年污垢,比掸子、普通毛刷好用多了。您手里的是‘鞋刷’,除了清洁鞋子,也能擦较小物件的内侧。”
“好!小友直接开价吧!” 叶掌柜这次格外爽快,没再犹豫。
家丰早就打听好了顺和斋的物价 —— 鸡毛掸子都卖三十文,于是定了个稍低的价格:“鞋刷十八文一把,刷子二十五文一把。” 他心里清楚,这些东西到了叶掌柜手里,肯定会卖到四十文以上。
“行!那鞋刷和刷子,叶某先各要二十个试试水。” 叶掌柜一拍大腿,当场拍板。他盘算着:“上次小友给了四十把牙刷、九十包牙粉,这次各五十,再加上二十个鞋刷、二十个刷子……”
家丰笑着打断他:“算下来一共是三千一百六十文。不过叶掌柜这么照顾我,我也感念您的诚意,收您三两银子就行(注:古代一两银子约等于一千文,三两即三千文)。”
“哦?” 叶掌柜有些惊讶,端起水碗慢慢喝着,心里快速计算 —— 确实差一百六十文。他放下碗,拿出三两银子递过去,称赞道:“小友算账又快又准,真是让叶某惊叹。”
“叶掌柜过奖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家丰让乐君帮忙清点货物,搬到马车上。叶掌柜去院子里等候时,家丰把小一请进了屋。
按照之前的约定,家丰和小一对接了拐杖的货款:六副二代拐、十四副三代拐,一共一百八十八文。家丰按约定留出一半给刘医师,把另一半给了小一。
送走叶掌柜和小一后,家丰喊来庄大兵,把剩下的拐杖交给了他,先给了十文运费。没过多久,庄大兵就回来了,还带回了三百一十六文钱。
“嗯?” 家丰有些奇怪,“大伯,上次那三十一副拐杖,刘医师全卖完了?怎么把所有钱都结了?”
庄大兵挠了挠头,解释道:“好像没全卖完,我去的时候还剩几副。但刘医师说剩得不多了,反正很快能卖掉,就一起结算了。这次送的拐,下次再结,说这样更方便。”
“原来如此。” 家丰明白了 —— 之前签合同,是因为双方还没建立信任;现在有了互信,再细分发货量、售出量、已结算量,对没普及数学的商铺来说,确实是冗余数据,平白增加计算量。直接按批量和单价结算,反而简单高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