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 哎?哎~~小丰,你等等!” 小春纠结了半天,终于松了口,勉强说道,“既然你是正经做买卖,那还是自家人靠谱些,外人哪有自家人贴心?”
家丰故意叹了口气:“可别了三婶,谣言这东西太吓人了。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过好,造谣一张嘴,我们解释得跑断腿。三叔要是来帮忙,我总得给工钱吧?可我怕给了工钱,又有人不高兴,到处说闲话。”
“谁敢不高兴?!” 小春一听急了 —— 她除了小心眼,最大的毛病就是贪财,之前不知道老三交回家的钱是家丰给的,现在知道了,哪能让这 “肥差” 落到外人手里?“小丰你放心,以后有活就喊你三叔,谁敢说闲话,我第一个找她理论!”
她顿了顿,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来的路上好像看见梁进才了,他看见我就一溜烟跑了,肯定没安好心。你们可得小心点,那小子也是个坏胚子!” 说完,就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哎?三婶怎么走这么快?” 家丰看着她咋咋呼呼的背影,眉头一皱,喃喃自语,“梁进才这是来探路的?得赶紧准备一下,防着他再来。”
他环顾四周,很快找出几处适合偷窥、偷听的角落,随即喊来所有人:“娘,二娘,咱们把活都挪到屋里做,时不时从窗户看看外面,留意有没有人偷看偷听。”
接着,他转向乐君和小花,指着院子里几处隐蔽的地方:“大哥,小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 在这儿、这儿还有这儿,挖几个陷阱。”
“陷阱?” 乐君摸了摸头,疑惑地问,“什么样的陷阱啊?”
“不用太大太深,能陷住大人的一条小腿就行。” 家丰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陷阱侧壁砸些尖木条,能划破腿肚子就好,主要是起到威慑作用。挖好后用细树枝搭在上面,再盖层树叶,别让人看出来。记住要快点,梁进才刚才看见三婶就跑了,指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回来。”
“好嘞!” 乐君和小花兴奋地答应着,拿上铲子和木工斧就去忙活了。
没一会儿,大虎也回来了,还带回了家丰要的拐杖和漏斗。家丰特意指了指陷阱的位置,提醒他别不小心掉进去。
“对了小丰,草茂叔让我给你带句话。” 大虎想起庄三伯的嘱托,“他说榆木做的四代拐,虽然容易塑形,但加工起来费劲,做出来还沉,有些地方容易开裂,问你有没有好办法解决。”
“原来是这样。” 家丰略一沉思 —— 他记得弯曲性能好的树种有不少,阔叶材里榆木、柞木、水曲柳、山毛榉、桦木都不错,针叶材里松木和云杉也合适,而且木材的含水率对弯曲质量影响很大,含水率太低容易裂,太高又会增加废品率。
想清楚后,他对大虎说:“大虎哥,你明天告诉草茂三伯,让他试试榆木、柞木、水曲柳、山毛榉,还有松木和云杉,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另外让他注意下木材的干湿程度,别太干也别太湿。”
“好,我记住了。” 大虎点点头,带上牙刷、牙粉和铜钱,又出发去镇上 —— 这次是去给刘医师送礼,顺便买药材。
家丰则继续自己的研究,回到屋里时,秀兰和静竹正一边做牙刷,一边轻轻哼唱着《春天在哪里》,时不时聊两句家常,气氛很是温馨。
他没打扰两人,拿出木盆和漏斗,开始搭建过滤装置 —— 漏斗里分层铺好细布、竹炭、粗布、木炭、粗布,足足铺了好几层。接着,他往漏斗里倒水,反复清洗过滤层,中间还挤压了几次,直到漏斗滴下来的水再也没有残渣,才算清洗干净。
一切准备就绪,家丰拿出了那十斤黑糖。
他想起前世了解的制糖历史:周代到唐代初期,人们主要靠蜂蜜、饧、饴获取甜味,属于粗糖期;后来开始种植甘蔗,将甘蔗汁日晒或熬煮成糖浆(糖饴),再加工冷却成 “石蜜”;到了宋代以后,出现了需要加 “灰烬” 结晶的沙糖,也就是现在市面上的黑糖、红糖、黄糖 —— 之前在调料铺,他就见过十文一两的黑糖、二十文的红糖、四十文的黄糖,还听说有一百六十文一两的石蜜,只是没见过实物。
至于白糖,大燕境内极为罕见,偶然出现的也都是贡品,买卖的话至少要三百文一两。而明代以后的黄泥水淋脱色法,虽然能做出白砂糖,但脱色需要一到数月,耗时太长,根本不适合应急。
犹豫了一下,家丰在一个木盆里倒了五斤黑糖 —— 正好是一半,然后就准备往盆里倒水。
“哎呀!” 秀兰和静竹同时尖叫起来,一个冲过来护住木盆,一个伸手拦住了水桶。
“庄家丰!你要干什么?” 秀兰的声音带着急怒,家丰甚至有点幻听,觉得自己听到的是 “大傻春”—— 被叫全名的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静竹护着木盆,语气带着几分讨好:“小丰啊,你要是想喝糖水,跟二娘说,二娘给你冲好不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