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兵挠了挠头,见三婶也摇着头满脸疑惑,便开口问道:“小丰,你这算法是啥意思?俺们没听明白,咋分啊?”
家丰耐心解释:“您看,假设今天您卖的全是凉米花,六文一两,要是卖了一斤,是不是能收六十文?按之前说的,每卖二两给您提三文,那一斤就是十五文 —— 也就是说,这六十文里,十五文是您的,剩下的归我。”
三婶庞小春还是不解:“不对啊,俺们辛辛苦苦去镇上卖,为啥你占大头?”
家丰乐呵呵地顺着她的话茬说:“那三婶要是觉得不划算,您想卖啥就自己卖,赚的全归您,这样总行了吧?”
“可你得给俺们米花啊!不然俺们拿啥去卖?” 庞小春立刻接话。
“对啊三婶,米花是我提供的呀。” 家丰笑着说,“要不这样,这生意我自己去做,赚的全归我,您就没意见了吧?”
庞小春这才反应过来,琢磨了一会儿说:“哦,对哦,米花是你的…… 可就算这样,你占的也太多了吧?”
“三婶,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我先把账算清楚,省得日后您觉得亏。” 家丰收起笑容,一条条列出来,“第一,大米、做米花用的油和糖这些原料,全是我出的;第二,做米花的技术、炉子,还有爆米花的时间,也是我出的;第三,这买卖的主意、怎么卖的思路,都是我想的;第四,热米花的点子、用的炭和铁板,连包米花的草纸,都是我准备的;第五,我还琢磨了吸引客户的广告词;第六,现在这米花是县城镇上独一份,垄断生意,根本不愁卖不掉。”
他顿了顿,看着庞小春说:“您只出了‘辛苦去卖’这一项,要是您不想辛苦,这生意我随便找村里一个人,他都能赚钱。”
庞小春听得似懂非懂,却莫名觉得震撼。三兵赶紧打圆场:“你这婆娘懂啥?小丰为了做米花,花了多少本钱你知道吗?单是做那个爆花炉子,就花了好几两银子!他不占大头,难不成让你掏炉子钱?”
“啊?就一个炉子要这么多钱?” 庞小春彻底惊住了,连忙改口,“那小丰占大头是对的,不然连炉子钱都赚不回来!”
家丰见状,又转向三兵说:“三叔您也别担心,按我教的方法去卖,肯定能大卖。我先准备了五斤米花让您试卖,要是卖得好,以后每天准备十斤。要是每天能卖掉十斤,您就能分一百五十文。”
“这么多?” 庞小春眼睛一亮,赶紧凑了过来。
“所以,干不干就看三叔三婶的意思了。” 家丰笑着说。
三兵和庞小春当即拍板同意,把孩子托付给大伯媳妇后,就去家丰家拿东西。
家丰给了他们一堆叫卖的词,又叮嘱道:“到了镇上摆好摊位,在铁板下面烧点炭,把铁板烘到微热,上面放热米花卖七文一两,底下的凉米花卖六文一两。”
俩人还不会驾驴车,就推走了庄三伯家的板车,装着米花、铁板和炭往镇上赶。
到了镇上主街,找了个热闹的地方,按家丰说的摆好摊子。三兵和庞小春清了清嗓子,开始吆喝:
“米花,米花!香酥嫩软顶呱呱,甘甜入口舌尖化,今宵美味就靠它!”
“碎玉飞花入釜煎,香飘四溢满庭前。‘雪白’脆口皆欢喜,笑语盈盈乐满天!”
“闷雷无雨却添香,顷刻盛开‘蕊不’黄。院内枝头无丽景,缘来炉裂米花粮!”
“街头巷尾闻香飘,‘大’米花声闹九霄。粒粒‘雪白’如玉坠,颗颗饱满似珠瑶。火中跳跃翻腾舞,锅内欢腾笑语嚣。莫道此间无美味,且尝一粒乐逍遥!”
这些原本是写爆米花的诗词,可现在只有大米没有玉米,家丰就稍作修改,把描写爆米花黄色的词都改成了白色,用来形容大米花。他一共教了七八首,三兵只记住了这几首,能匆忙记下这么多,家丰已经觉得很意外了。
吆喝声刚落,就有一位书生走上前,赞道:“好诗!不过店家,你这诗词里提了‘春雷’‘闹九霄’,可我看你这米花是现成的,没听到烹制时的声响啊?”
没一会儿,摊位前就围了不少人。三兵乐呵呵地解释:“公子,这我也说不上来,都是我侄子在家弄的,我只管在这儿热一热、卖一卖。”
书生又指着摊位上的牌子说:“热花七文一两,凉花六文一两。只是店家,你这字写得实在不敢恭维 ——‘热’字写错了,‘凉’字还少了一点,‘两’字更是改了写法,一竖变成两人旁了?”
三兵赶紧赔笑:“这位公子,字也是我侄子写的,他才学写字没几天,您多担待。”
书生点点头:“既如此,倒也情有可原。诗词写得这么好,想必米花也不错,给我来二两热米花。”
三兵喜出望外,赶紧用草纸包好递过去。书生尝了一口,点头称赞:“确实香甜酥软,味道不错。”
有了第一单生意,周围围观的人也纷纷上前尝鲜。六七文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 对穷人家来说,相当于半天的工钱,不少人只是看看,舍不得买;但也有收入不错的,愿意买包零嘴尝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