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开工后,家丰又招揽了三个人:两个男工,主要负责爆米花制作和重物搬运;一个女工,专门处理配料、原材料分拣、爆好的货物入库,顺带负责记账。
作坊管事的位置,原本想找三兵来做,可三兵沉迷卖货,根本不想挪窝,最后只能让秀兰暂时兼任,等后续找到合适的人再交接。
安排好作坊的事,家丰把秀兰、静竹、爷爷庄老汉、金茂大伯,还有乐君都叫到一起。
乐君是家里的嫡长子,却把所有风头都让给了家丰。
但家丰心里清楚,家里的大事必须叫上他 —— 这是对哥哥的尊重,哪怕大多数时候,乐君只是默默听着,很少发表意见。
家丰省去了开场白,直接切入正题:“我计划了几件事,跟大家商量下。”
“娘、二娘,第一件是咱们家的事 —— 以后实行三餐制。就是一天早、中、晚三顿,都按正餐算,不能像以前那样:活儿少就忍忍,活儿多就随便啃个饼凑合。”
秀兰和静竹没意见,庄老汉却先站了起来,吹胡子瞪眼:“你这破孩子!没给你做摇椅真是对的!我看你是一天天奔着地主老财的日子去了!你爷爷我都没享过这福,你倒好,比我还能折腾!”
“爷爷,您得看这事的合理性。” 家丰耐心解释,“人吃的肉、蛋、粮食这些混合食物,胃排空时间是两到三个时辰。早上吃多了,胃难受还容易生病;吃少了,不顶饿,下午干活没力气。要是吃得正好,两三个时辰胃就空了,可那时候才到中午,下午还得饿着干活。”
“中午不是能拿饼凑合吗?” 庄老汉不懂什么 “胃排空”,只知道反驳。
“今天干活能凑合,明天不干活就不凑合了?” 家丰反问,“饥一顿饱一顿,最伤身体。我给您举个例子:本来一个人能活九十岁,要是总这么折腾,可能七十岁就没了 ——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庄老汉盯着家丰,半信半疑:“你这话真的假的?从哪听来的?别是你自己编的吧?”
家丰拍了拍胸脯,笑着说:“爷爷您就说,我现在做的事,哪件不厉害?您信我准没错!”
庄老汉想了想,点点头:“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这不就对了!” 家丰趁热打铁,“以前是家里穷,没办法;现在日子好了,得懂养生 —— 就是按最合适的方式吃、喝、干活,这样才能活得久,才能好好享享福。”
众人面面相觑,没人再反对 —— 毕竟是自家的事,家丰说得也在理。就这样,实行三餐制的事定了下来。
“第二件事,盖房子。” 家丰话锋一转,“我打算把新房子盖在西院,那块地地势高,挨着河边不怕淹,风景也好。现在要商量的是:盖多大、盖多少间、能不能盖二楼?是盖砖房、木房、石房,还是砖木、土木、石木结构?”
他看向金茂大伯,语气诚恳:“金茂大伯,您是行家,得帮着参谋参谋 —— 这些能不能做到?大概要多少银子?”
“二楼?小丰你想盖楼房?”
“砖房可贵了,得不少钱吧?”
面对众人的惊讶和疑惑,家丰一一解释。其实他并不担心说服大家,真正在意的是:他画的那些图纸,金茂大伯能不能做出来。
“小丰,你再说说这个?” 金茂拿着图纸,眉头皱得紧紧的 —— 上面的东西他见都没见过。
“金茂大伯,这个叫烟道。” 家丰指着图纸上的线条,“在底下烧火,烟会顺着这个空柱子飘出去,这样屋里就不会有烟了。还有这种烟道,烟顺着墙里的管道走,整面墙都会变热,冬天屋里就暖和了。”
他又指向另一处:“这个叫炕。您看这里 —— 在这里烧火,既能做饭又能烧水;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闷上,只要火不熄,炕就一直是热的,冬天躺在上面特别舒服。炕的火炉有两种做法:一种做在外面,方便做饭;一种做在屋里,能烧水。”
“这个是泥炉,有了它和烟道,屋里也能做饭烧水 —— 而且这些炉子都能烧煤,毒气会顺着烟道排出去,冬天在屋里烧煤也安全。”
“还有这个流水管道,您看能不能做?得保证密封不漏水,这样就能在屋里如厕,不用大冷天跑出去了。”
家丰越说越详细,不仅金茂听呆了,其他人也都围着图纸,不管懂不懂,都听得格外认真 —— 这些设计太新鲜了,简直闻所未闻。
可兴奋过后,金茂开始估算成本:“这个得几两,那个得几十两,这个恐怕要几百两……”
听着听着,静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忍不住开口:“小丰,咱们用得着这么好的房子吗?要不…… 慢慢来?”
家丰点点头:“慢慢来也行。金茂大伯,我能不能一座一座盖,甚至一间一间盖?”
“倒也不是不行。” 金茂想了想,又说,“把你草茂伯伯叫来,有些东西我得跟他商量商量 —— 木工活他比我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