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丰干脆当起了 “导游”,给东方青和慕容炜彤详细讲解土炕的构造与功能 —— 从炕边炉灶的设计,到土炕能烧水、温食、取暖的多重用途,讲得条理清晰。
东方青听得频频点头,不时伸手触摸炕面和炉灶,眼神里满是认可。
屋里的桌椅坐起来也格外舒服,高度设计得恰到好处,完全不费腿。
东方青看到北面房间里的摇椅,忍不住坐上去试了试 —— 他个子高、腿长,即便穿着宽大的长袍,躺上去双脚也能轻松点地,摇起来平稳又惬意。
慕容炜彤见了也想试试,却被东方青拦住了。他只淡淡说了句 “不雅”,慕容炜彤虽有些不服气,却也没再坚持,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摇椅。
就在这时,电力匆匆走了过来,恭敬地问:“少爷,今日还要去看肥料吗?之前说好今天去的,最近天气温度适宜,您说过肥料差不多该腐熟了。”
“走,去看看!” 家丰立刻起身,转头对东方青和慕容炜彤说,“东方先生,慕容小姐,你们自便,我去那边查看下肥料。”
“庄公子,这肥料是要保密的吗?可否让东方也去见识见识?” 东方青对家丰搞的新鲜事物向来好奇,连忙问道。
“额,保密倒谈不上,全村人都知道。就是…… 有点臭,怕委屈了二位。” 家丰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 让贵人去参观农家肥,总觉得不太合适。
东方青却笑着摆手:“无妨!农肥我还是了解的,确实有味道,但我就是想看看,庄公子制作的肥料,可有何不同。”
慕容炜彤也跟着点头,想一起去看看。于是几人绕过作坊,往乐君负责的堆肥处走去。
刚到堆肥处,大家就看到已经翻晾出来的农家肥 —— 整体呈深黑色,隐约能看到未完全腐熟的草杆、麦杆,质地已经比较干燥;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臭味,不少蚊虫在周围飞舞。
慕容炜彤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远远看着,实在不明白家丰为何要捣鼓这些臭烘烘的东西。
家丰却毫不在意,凑近仔细看了看,对电力吩咐:“等咱家的麦子、稻子收割完,就用粪叉把这些肥料撒到地里,再深耕一遍,然后种下之前备好的豆子种子。”
“庄公子计划收割稻谷后,再种一茬豆子?” 东方青立刻抓住了重点,语气里满是惊讶。
家丰点点头:“是啊,咱们这儿的气候能实现一年两熟,这样能多收些粮食,多养活些人。今年先试试,看看效果。”
“听闻南方有再生稻米、双季稻,没想到在这里也能尝试一年两熟!” 东方青忍不住长叹一声,看着家丰的眼神愈发赞赏,“若是能成功,这可是泼天大的功劳啊!”
他又追问:“豆子虽不是主粮,却也能饱腹。这样一来,能省下不少稻谷和麦子,一家人的口粮就更富足了。庄公子对这事有信心吗?”
家丰笑着回答:“现在还不确定,所以才做了这些肥料试试。若是肥料有用,基本能让亩产翻一倍;再加上一年两熟,要是冬天再种些冬小麦,就更保险了。这样一来,一个村子的人自给自足肯定绰绰有余。以后要是能吸引更多人来,再开垦些荒地,这里早晚能变得富足。”
“噢?快展开说说!” 东方青来了兴致,拉着家丰追问起种地的细节。
慕容炜彤此时倒收起了往日的活泼,像个标准的大家闺秀般站在一旁,默默听着,偶尔还会低头琢磨几句,显然也在思考家丰说的 “一年两熟”。
转眼到了中午,见慕容炜彤和东方青没有要走的意思,家丰只好邀请他们留下吃饭。
“真没想到,在农家也能有一日三餐。” 东方青也不客气,爽快地坐下,拿起筷子尝了口菜,连连称赞味道不错。
因为两人是专门来找家丰的,所以自然由家丰作陪;慕容炜彤的随从和庄家的丫鬟们则在另一桌吃饭;等他们都吃完了,家丁们才各自围坐一桌用餐。
张力现在已经融入了庄家,跟着家丁们一起吃饭。那些叫 “力” 的家丁们也没嫌弃他 —— 连家主都不介意,他们更没理由挑剔。
吃完午饭,慕容炜彤和东方青没多停留,就起身回县城了 —— 慕容家在县城有产业,家族还有不少事要处理,能抽出半天时间来村里已经很不容易。
他们刚走,家里新买的牛车就到了。全家人都围过去看,连家丰都觉得好笑 —— 他实在想不通,一辆牛车有什么好看的。
可转念一想,这情形倒和后世家里买了新车,全家人围过来参观差不多
。他瞬间理解了大家的心情:在这个时代,牛车就是普通百姓眼里的 “好车”,而马车则相当于 “豪车”,能买一辆牛车,对庄家来说,确实是值得高兴的事。
老茅草屋那边空间有限,西院正在修建的浴室和厕所已经占了驴车的位置,而且两个院子早就打通了,中间的篱笆都被挖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