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集团总部大楼,顶层董事会会议室。
巨大的环形红木桌面光可鉴人,映照着天花板上璀璨的水晶吊灯。
空气中弥漫着顶级咖啡的醇香与高级皮革座椅的气息,无声地宣告着与会者的身份与地位。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将近二十人,男女皆有,年龄多在四十岁以上,个个衣着考究,气度不凡。
他们是凌峰集团的董事和核心高管,执掌着这个商业帝国不同的重要板块。
当凌霄带着冷月步入会议室时,原本低沉的交谈声瞬间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聚焦的中心自然是总裁凌霄,但紧随其后的冷月,这个陌生、年轻、且与在场所有人风格迥异的女子,同样吸引了大量探究、好奇,甚至略带审视的视线。
冷月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目光的分量。
好奇、疑惑、评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她像一个异类,闯入了这个规则既定的封闭圈子。
但她面色平静如水,目光没有任何闪烁或回避,只是以一种职业化的冷静,迅速扫过整个会议室的环境和在场每一个人。
她自动落后凌霄半步,在他右手边略靠后的位置站定——这是一个标准的安保随行位置,既能随时响应,又不会过分突兀。
高岩则站在了会议室的另一侧入口附近,与她形成犄角之势。
“各位,早。”凌霄在主位落座,声音平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没有任何要介绍冷月的意思,直接切入会议主题:“开始吧。
财务部,先汇报上一季度的整体情况。”
这种无视,反而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安排。
他将冷月置于一个观察者的位置,让她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信息,而不受干扰。
冷月如同一个透明的影子,安静地立在原地。
她的身体放松,但精神高度集中,如同一台高效运转的扫描仪。
眼睛看似平视前方,实则用余光细致地观察着每一位发言者的表情、动作、语速的细微变化,以及他们与凌霄眼神交流时传递的信息。
财务总监是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他开始用平稳的语调汇报一系列复杂的数据。
冷月对财务报表一窍不通,那些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现金流等专业术语对她而言如同天书。
但她关注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汇报者的状态。
她注意到,当汇报到“星耀”项目的研发支出超预算部分时,财务总监的语速有极其细微的加快,扶眼镜的频率也增加了。
而当凌霄提出一个关于某项海外投资资金流向的尖锐问题时,坐在财务总监旁边的一位副总监——李兆明,手指不自觉地蜷缩了一下,虽然瞬间恢复自然,但没能逃过冷月的眼睛。
李兆明,正是高岩之前汇报中,嫌疑最大的那个人。
冷月脑海中立刻调取了他的资料:四十五岁,集团财务部副总监,在位八年,能力平庸但人脉颇广。
轮到市场部汇报时,一位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女性副总裁侃侃而谈,但冷月发现,她在描述竞争对手动态时,眼神几次不经意地瞟向坐在她对角的一位沉默寡言的技术副总裁。
而当技术副总裁起身演示“星耀”项目的最新进展时,尽管演示文稿做得精美,但他的讲解却有些枯燥和照本宣科,缺乏真正的激情,对于凌霄提出的几个关键技术节点的疑问,他的回答也显得有些含糊其辞。
会议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期间有激烈的争论,有谨慎的附议,也有看似融洽的共识。
冷月像一个无声的录影机,记录下了所有的细节:谁在凌霄发言时身体微微前倾表示专注,谁在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下意识地撇了撇嘴,谁在休会间隙频繁查看手机,谁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座位……
她尤其留意李兆明。
整个会议过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似乎在认真记录,但冷月注意到,他记录的笔迹很轻,且时常停顿,更像是在伪装。
有两次短暂的休会,他都第一时间离开座位,走到走廊尽头靠近安全通道的位置打电话,虽然时间很短,但行为模式异于他人。
会议结束时,凌霄做了总结性发言,没有给任何人提问的机会,便宣布散会。
高管们纷纷起身,恭敬地目送凌霄首先离开。
冷月紧随凌霄身后,在走出会议室门的瞬间,她状似无意地回头瞥了一眼。
正好看到李兆明快步走向那位技术副总裁,低声快速说了句什么,技术副总裁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为难,随即点了点头。
这个细节,被冷月精准地捕捉。
回到总裁办公室区域,凌霄并没有立刻进入自己的房间,而是对冷月说:“来我办公室。”
进入办公室,凌霄脱下西装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松了松领带,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