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菊花已经香飘满城,微风徐徐,温柔的阳光也不是那么毒辣!
他王臣终于是白家人了,却像投入池塘的石子,在张桥镇这个小地方激起了层层涟漪。
一时间,关于白家和王臣的议论,成了村里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村妇的“关怀”与调侃:
河边洗衣埠头,成了八卦集散地。
每当白雪端着木盆出现,立刻就成了焦点。
“哎哟,白雪妹子来啦!啧啧啧,看看这气色,红是红白是白的,比新娘子还水灵!”
李婶一边用力搓着衣服,一边拿眼上下扫着白雪,笑得意味深长,
“这有了男人就是不一样哈!瞧这小脸滋润的!”
旁边几个相熟的妇人立刻哄笑起来:
“可不是嘛!以前一个人拉扯孩子多苦啊,现在有人疼了,自然就美了!”
“王臣那小伙子,要模样有模样,要力气有力气,还那么会疼人(指修房子),
白雪你可是捡着宝了!晚上……那啥……肯定也差不了!”
“就是就是,‘女婿’咋了?能干活、能暖被窝,那就是好女婿!比那些光说不练的强百倍!”
这些露骨的调侃,带着几分羡慕、几分嫉妒,更多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戏谑。
搁在以前,白雪听到这种话,要么臊得满脸通红转身就走,要么气得浑身发抖。
可现在,很奇怪,她心里虽然也免不了有些羞赧,但更多的是一种……
奇异的坦然,甚至隐隐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得意。
她只是低着头用力捶打衣服,嘴角却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颊泛起的红晕,与其说是羞的,不如说更像是被说中了某种隐秘心思的赧然。
她没有反驳,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急切地划清界限。
默认,有时就是一种态度。
她心里那点对王臣的亲近感,因为这“名分”的确定,仿佛有了依托,变得更加自然,也更加理直气壮起来。
.......
但内心深处,她并不排斥这个“后爸”的身份。
这似乎意味着,王臣哥哥会永远留在张桥村,永远是她的家人。
这个认知让她心里涌起一股隐秘的欢喜和安全感。
那些关于“没爹”的流言,在这个强大的事实前,仿佛都变得苍白无力了。
........
名分带来的变化,更直接地体现在了白家大院的日常里。
白雪对王臣的态度,少了几分最初的客气和距离感,多了几分自然而然的亲昵。
她会很自然地抬手帮他拂掉肩膀上的灰;会在他干活回来时,顺手用自己的毛巾给他擦汗(王臣有时会愣住,白雪却做得无比自然);
盛饭时,会特意把他爱吃的菜多拨一点到他碗里,眼神温柔。
这些举动,她做起来行云流水,心里不再有过去那种“会不会被人说闲话”的顾忌,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他是她家的“男人”,她对他好,天经地义。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晚饭后的闲暇时光。
院子里亮着昏黄的灯泡(王臣后来拉的线),初夏的夜风带着花草的清香。
王臣累了一天,喜欢半躺在廊下那张爷爷传下来的、被他重新加固刷了桐油的旧躺椅上,
闭目养神,或者望着星空发呆(也许在回忆末世,也许在思考未来)。
白润妍写完作业,会像只轻盈的小鹿跑出来。
以前,她最多搬个小板凳坐在王臣旁边,或者靠着廊柱。
可现在,她会很自然地走到躺椅边,犹豫一下,然后侧身,
小心翼翼地依偎进王臣的怀里,把头枕在他结实宽阔的胸膛上。
王臣起初身体会微微一僵。
他末世挣扎,警惕心深入骨髓,不太习惯这种毫无防备的亲密接触。
但感受到怀里少女全然信任的气息,他紧绷的肌肉会慢慢放松下来。
他能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皂角清香。
白润妍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手里或许还捧着一本课本,但心思早已飘远。
她不再像最初那样害羞地脸红心跳,反而觉得无比安心和舒适。
这是她的臣哥哥,是妈妈名正言顺的“家人了”,也是她在这个家里最坚实的依靠。
这个拥抱,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安全。
白雪有时从灶房收拾完出来,看到这一幕:
昏黄的灯光下,高大俊朗的青年半躺在躺椅里,画面静谧而温馨。
她的心会瞬间变得无比柔软,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
她没有觉得任何不妥,反而有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充盈心间。
这个家,因为这个男人的存在,终于完整了,暖了。
然而,这份温馨之下,并非全无波澜。
村里那些光棍汉、曾经对白雪有过心思的男人,看着白家小院日益红火,
看着王臣那小子不仅登堂入室,还名正言顺成了“一家之主”,心里那股酸水简直要冒泡了。
嫉妒和不甘,像阴暗角落里的苔藓,在悄然滋生。
王臣这个人,也悄然埋下了一些未知的种子。
只是此刻,沉浸在温暖和满足中的白雪,还无暇察觉。
喜欢母女收留的末世渣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母女收留的末世渣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