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魔城上空飘扬的旗帜,在短短数日内便更换了样式。
原本象征着风蚀家族统治的、绘有狰狞风魔图腾的旗帜被降下。
取而代之的,是联邦那简洁而充满力量感的徽记——幽蓝色的底色上,交叉着一柄象征力量的战锤与一枚代表知识的齿轮,外围由橄榄枝环绕。
这一变化,无声地宣告着这座城市新时代的开启。
联邦对风蚀魔城的整合,以一种高效到近乎冷酷的速度,全面展开。
首先降临的,是《联邦宪法》与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
这些用词严谨、逻辑分明的律法条文,被印制在特制的兽皮卷轴上,张贴在城内的每一个公告栏。
同时,由联邦派遣的、经过严格培训的宣讲员(多为低级文职傀儡),开始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向聚集起来的魔族民众,用清晰而毫无情绪起伏的语调,逐条解释宪法中关于“种族平等”、“依法治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利与义务”等核心条款。
“任何魔族、人族或其他智慧种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一切治理行为,需以宪法与法律为准绳,不得肆意妄为……”
“合法的私有财产,受联邦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侵犯……”
这些前所未闻的概念,如同巨石投入死水,在风蚀魔城的底层民众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有老派魔族贵族对此嗤之以鼻,私下里咒骂这是“扰乱尊卑的邪说”。
但更多的、长期生活在压迫底层的普通魔族和少数族裔,则在茫然与惊疑中,反复咀嚼着“平等”、“法治”这些词汇,一丝微弱而崭新的希望,开始在他们麻木已久的心底悄然萌发。
紧接着,是经济体系的彻底重塑。
联邦中央储备与商业银行,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
它正式成为风蚀魔城唯一的官方金融机构和货币发行机构。
联邦新币,一种采用特殊合金与防伪符文技术铸造、规格统一、价值稳定的货币,开始强制推行。
原有的各种杂乱魔城货币、以及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被迅速淘汰。
商业银行设立了多个兑换点,以官方牌价回收旧币,同时开始向符合条件的手工作坊、小型商户发放以新币结算的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但前提是必须接受商业银行的账目监管与“生产建议”。
风蚀魔城的命脉——风吟石矿脉,被联邦以“战略资源国有化”的名义,正式接管。
原有的私人矿主和家族势力,要么接受联邦的赎买(价格由联邦核定),要么被强制收回。
矿脉的开采权,被移交给了联邦工部下属的“资源管理司”。
大量的工程傀儡——“掘进者”和“工兵”型,开始进驻矿区。
它们按照“渊”设计的、效率最大化的开采方案,日夜不休地进行标准化作业。
开采出的风吟石原矿,不再进入自由市场,而是通过新建的、由联邦控制的运输线,直接运往深渊基地及黑烬魔城的工坊,进行深加工,转化为“镜网”节点、侦察傀儡核心等战略物资。
风蚀魔城的经济结构,在短短时间内,就被彻底纳入了联邦的计划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了这台战争机器上一个新的、专门负责提供“血液”的器官。
与此同时,联邦的行政触角,也深入到了风蚀魔城的每一个角落。
以岩爪·石锋和灰翼·凤鸣为首的原反抗联盟核心成员,虽然被赋予了“风蚀魔城临时管理委员会”的头衔,保留了部分面子上的尊荣。
但实际的城市管理权,却被一个由近百名“联邦行政顾问”组成的团队牢牢掌控。
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由经过筛选和培训、熟悉魔族事务的人族官员,以及大量运算能力强、绝对服从指令的行政型傀儡构成。
他们的最高指令来源,直接对接“渊”的核心逻辑。
内政、税收、治安、城市建设、公共卫生……所有关键部门的决策权,都掌握在这些“顾问”手中。
他们推行标准化的市政管理流程,建立详细的户籍与财产档案,重新规划城市功能区,修建公共设施。
一切,都围绕着提升管理效率、稳定社会秩序、最大化汲取资源以服务联邦整体战略的目标进行。
岩爪·石锋和灰翼·凤鸣很快就发现,他们的“管理委员会”更像是一个橡皮图章,用于安抚本地魔族情绪,以及在某些需要本地势力配合的事务上出面协调。
真正的权力,早已在无声无息中,从他们手中流失。
这种被架空的感觉,让两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族长内心充满了失落与不甘,但在联邦展现出的绝对实力与严密体系面前,他们只能将这份情绪深深埋藏,努力扮演好自己被分配的角色。
军事整编,则是“消化”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最为敏感的一环。
风蚀魔城原有的武装力量,包括投降的城主府卫队和反抗联盟的士兵,被全部打散重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