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京城的天气都透着几分难得的晴和。锦绣阁里新到的苏绣料子卖得红火,凝香阁按苏瑶的主意添了梳妆台和试妆镜,每日里都有不少姑娘挤在铺子里挑胭脂,连刘掌柜脸上的笑纹都深了几分。苏瑶趁着这安稳劲儿,把两家铺子的账目细细核了一遍,又和王掌柜、刘掌柜敲定了下个月的进货清单,瞧着账簿上渐渐厚实起来的进项,心里那点因苏柔、萧珩而起的阴霾,也散了大半。
这日晨起,春桃端着铜盆进来时,手里还捏着张素笺,是丞相府府老夫人身边的嬷嬷送来的——老夫人念着近日京中安稳,想去城郊的普陀寺上香,让苏瑶陪她同去。
“祖母倒是难得有这份闲心。那便陪祖母走走吧”苏瑶接过素笺,指尖扫过上面娟秀的字迹,想起那位常年被后宅琐事绊着的祖母,心里软了软。前世她一门心思扑在萧允身上,对祖母虽敬,却少了几分亲近,这一世倒该多陪陪她。
“可不是嘛。”春桃拧干帕子递过来,“嬷嬷说,老夫人前几日梦见菩萨了,说府里现在一天更比一天好肯定是菩萨在暗中帮咱们,要去还愿呢。正好今儿天气好,去城外透透气也好,总比闷在府里强。”
苏瑶点头应了。梳洗过后换了身素净的月白襦裙,外面罩了件浅碧色的比甲,没戴什么繁复的首饰,只在鬓边簪了朵小巧的珍珠花。到了老夫人院里时,老夫人已换好衣裳坐在廊下等了,见她来,笑着招手:“瑶儿来了,快过来让祖母瞧瞧。”
“祖母~”苏瑶走上前挨着她坐下,“您身子骨近来好些了?若是觉得累,咱们便改日再去。”
“不妨事不妨事。”老夫人拉着她的手拍了拍,掌心温温的,“前些日子喝了太医开的方子,精神头足着呢。倒是你,前阵子被苏柔那丫头闹的,瞧着清瘦了些,今儿去寺里拜拜,求菩萨多保佑你平安顺遂。”
婆媳俩说了几句话,马车早已备好。苏瑶扶着老夫人上了车,春桃和几个贴身嬷嬷也跟着坐了另一辆,一行人缓缓出了丞相府,往城郊的普陀寺去。
马车走得稳当,车轮碾过郊外的土路,带着些微的颠簸。苏瑶掀开车帘一角,看窗外的景致——道旁的杨柳抽了新绿,风吹过便漾起一片软乎乎的绿浪,田埂上还有农人赶着牛犁地,远处的青山像被水洗过似的,透着清爽的黛色。
“这城外的景致,比城里瞧着舒心。”老夫人靠在软枕上,眯着眼看窗外,“等过些日子,让管家在城外庄子上收拾出个院子,咱们去住上几日,也尝尝新摘的菜。”
“好啊。”苏瑶笑着应下,“到时候我让锦绣阁给您做两身轻便的衣裳,再让凝香阁新调些清爽的香膏,咱们好好在庄子上歇几日。”
老夫人被她哄得笑起来,拍着她的手道:“还是我的瑶儿贴心。”
说话间,马车已行至普陀山脚下。普陀寺建在半山腰,需得拾级而上。老夫人年纪大了,寺里早有小和尚候着,抬了顶竹轿来。苏瑶本想扶着老夫人慢慢走,老夫人却摆了摆手:“你自个儿先上去逛逛,我坐轿上去就行,不碍事。”
苏瑶只好应了,让春桃跟着竹轿照看,自己则带着个小丫鬟,沿着石阶慢慢往上走。石阶两旁长满了青苔,偶有几株开得正好的野杜鹃,红的粉的缀在石缝里,瞧着热闹。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气吹过来,拂得人心里敞亮。
走到半山腰时,忽见前面不远处站着几个侍卫,皆是一身玄色劲装,身姿挺拔,一看便知是训练有素的好手。苏瑶脚步微顿——这侍卫的装扮,倒有些像摄政王府的人。
正想着,就见石阶顶端的转角处,转出一道熟悉的身影。墨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身姿颀长,正是楚墨。他似乎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她,脚步顿了顿,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快步走了下来。
“苏大小姐。”楚墨在她面前站定,声音比往日温和些,“你怎么会又来此处?”
“我陪我祖母来上香。”苏瑶屈膝行了一礼,抬眼看向他,“王爷也是来上香的?”
“嗯,过来拜拜。”楚墨点头,目光扫过她身后的石阶,没见着旁人,“老夫人呢?”
“祖母年纪大了,坐轿上来的,应该快到了。”苏瑶说着,心里有些疑惑——楚墨贵为摄政王,要上香大可以让人清场,怎会这般低调地来这普陀寺?
似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楚墨淡淡道:“寺里的住持与先母有些交情,我过来看看他。”
苏瑶这才恍然,刚要说话,就见春桃从后面快步走上来,喘着气道:“小姐,老夫人到山门了,让您过去呢。”
“知道了。”苏瑶应了一声,转头对楚墨道,“王爷,我先过去了。”
“去吧。”楚墨颔首,看着她转身的背影,目光在她鬓边那朵珍珠花上停了停,才转身往寺内走去。
普陀寺的山门不算气派,却透着古朴。老夫人已在山门口等着,见苏瑶过来,笑着道:“刚瞧着你跟人说话,是遇上熟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