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摄政王府,处处浸着暖融融的生机。庭院里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黏着晨起未干的露水,像撒了一层碎玉。苏瑶抱着刚满周岁的楚念瑶坐在廊下,指尖轻轻拂过儿子软乎乎的脸颊——小家伙正攥着一只拨浪鼓,圆溜溜的眼睛盯着不远处追蝴蝶的奶猫,嘴里“咿呀”地哼着不成调的调子,嘴角还沾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糕。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苏瑶笑着拿出帕子,小心翼翼擦去儿子嘴角的糕屑。楚念瑶却不依,小手一伸就往她怀里钻,毛茸茸的脑袋蹭着她的衣襟,像只撒娇的小兽。正闹着,院外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苏瑶抬头望去,只见楚墨一身玄色常服快步走来,墨发上还沾着些微风尘,显然是刚从宫里回来。
“父王!”楚念瑶眼尖,最先认出楚墨,顿时挥舞着小手叫起来。楚墨脚步一滞,原本带着几分严肃的眉眼瞬间柔和下来,快步走到廊下,伸手就将儿子从苏瑶怀里抱了过去。小家伙立刻搂住他的脖子,把满是糕屑的小手往他衣领上蹭,楚墨也不恼,反而低头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一口:“今日在府里乖不乖?有没有闹你母亲?”
“念瑶很乖!”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回答,还不忘扭头冲苏瑶眨了眨眼,模样狡黠得很。苏瑶看着父子俩亲昵的模样,眼底漾起温柔的笑意,起身替楚墨拂去肩上的风尘:“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我还以为你要在宫里和陛下议事到傍晚。”
“陛下见我惦记着你们娘俩,特意提前放了我回来。”楚墨顺势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对了,方才路过百绣斋时,林绣工托人送了样东西过来,说是当年周绣娘留下的旧物,前些日子整理库房时才找到的,让我务必交给你。”
苏瑶闻言一愣,眼底闪过几分好奇。自从上次从百绣斋的密室里找到同心绣帕后,她便再没从母亲那里得到过其他遗物,如今林绣工突然送来东西,倒让她多了几分期待。楚墨说着,从随行侍卫手里接过一个紫檀木盒,递到苏瑶面前:“你瞧瞧,里面是件绣品,林绣工说这是周绣娘当年未完成的稿子,上面还留着她的绣线。”
苏瑶小心地打开木盒,只见里面铺着一层淡青色的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苏绣——绣的是一幅“岁寒三友图”,松针苍翠,梅枝遒劲,唯有竹干只绣了半截,针脚却依旧细腻工整。她指尖轻轻抚过绣面,触到残留的绣线时,忽然想起儿时母亲坐在窗前绣花的模样:那时母亲也是这样,握着一根银质绣针,指尖翻飞间,寻常的丝线便成了栩栩如生的景致。
“娘当年最擅长绣岁寒三友,她说松竹梅能耐寒,就像做人要经得起磨难。”苏瑶轻声说着,眼底泛起一层薄湿。楚墨见状,伸手将她揽入怀中,声音温柔:“周绣娘若是知道你如今过得安稳,还有了念瑶这个懂事的孩子,定会很欣慰。”
楚念瑶似懂非懂地看着苏瑶,小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娘亲不哭,念瑶以后保护娘亲。”稚嫩的话语让苏瑶忍不住笑了,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好,娘等着念瑶长大保护我。”
正说着,青黛忽然从院外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拜帖,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王妃,丞相府派人送来拜帖,说是老夫人想请您和王爷明日回府,说是表小姐从江南过来了,想让您见见。”
“表小姐?”苏瑶微微一怔,随即想起母亲还有一个远嫁江南的表妹,名叫柳若薇,小时候曾来丞相府住过几日,两人也算亲近。后来柳若薇嫁去江南后,便很少再有联系,如今突然来京城,倒让她多了几分期待。
“既然是表小姐来了,那明日我们便回丞相府看看。”楚墨笑着说道,伸手摸了摸楚念瑶的头,“正好带念瑶回去给老夫人瞧瞧,让她也高兴高兴。”
次日一早,苏瑶和楚墨便带着楚念瑶往丞相府去。刚到府门口,就见老夫人的贴身侍女迎了上来,笑着说道:“王爷,王妃,老夫人和表小姐已经在正厅等着了。”
走进正厅,苏瑶便看到老夫人正坐在主位上,身边坐着一位身着淡紫色衣裙的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的模样,眉眼温婉,气质娴静,正是柳若薇。柳若薇见苏瑶进来,连忙起身行礼:“臣女柳若薇,见过王爷,见过王妃。”
“表姐姐不必多礼。”苏瑶连忙上前扶起她,笑着说道,“多年不见,表姐姐还是这般模样,只是比小时候更显温婉了。”
柳若薇闻言,忍不住笑了:“妹妹说笑了,倒是妹妹如今出落得越发端庄了,还有了这么可爱的小世子,真是让人羡慕。”她说着,目光落在楚念瑶身上,眼底满是喜爱。
楚念瑶躲在楚墨怀里,好奇地看着柳若薇,小手却紧紧攥着楚墨的衣领,模样有些腼腆。老夫人见状,笑着说道:“这孩子就是认生,等熟了就好了。若薇啊,你这次来京城,打算住多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