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苏瑶和楚墨的幸福生活2
初冬的京城落了第一场雪,细密的雪粒打着旋儿落在百绣斋的青瓦上,没多久就积起薄薄一层白霜。苏瑶裹着件银狐毛斗篷走进店门时,林绣工正带着两个学徒整理新到的丝线,见她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上前:“王妃今日怎么来了?昨儿您不是说要在家陪小世子堆雪人的吗?”
苏瑶笑着拂去肩头的雪屑,目光扫过店内悬挂的绣品——墙上挂着幅刚完工的《岁寒三友图》,松针的苍劲、梅枝的傲骨、竹节的挺拔,全用细如发丝的劈丝绣出来,连雪落在枝桠上的蓬松感都栩栩如生。“在家待着总惦记这儿,过来看看江南织造局那批宫装的进度。”她走到案前拿起一匹水绿色的云锦,指尖抚过上面暗纹的缠枝莲,“这料子颜色正,用来做太后的寿宴礼服正好。”
青黛端着杯冒着热气的姜枣茶过来,笑着插话:“王妃放心,织造局的订单都按日子赶着呢。前几日新学徒们练手的‘并蒂莲’纹样,还被苏州来的客商看中了,定了二十匹做嫁女的喜帕,说是要带回去当伴手礼。”
苏瑶接过茶盏暖着手,闻言眼中闪过笑意:“那倒是不错,既能让学徒们练手艺,还能多笔生意。对了,上次让你找的绣‘双面异色绣’的老匠人,有消息了吗?”
“有了有了。”林绣工连忙点头,从抽屉里取出张字条递过去,“老匠人姓柳,在扬州城里开了家小绣坊,据说年轻时给宫里绣过龙袍的云纹。我托人去问了,柳师傅说愿意来京城,不过要等他把手上的活计结清,大概下个月就能到。”
苏瑶接过字条仔细看了看,柳师傅的名字她倒有印象,早年在母亲的绣谱上见过,说是擅长将两种不同的丝线拧成一股,绣出来的纹样从两面看是不同的颜色,却又浑然一体。“那就好,等柳师傅来了,咱们就能试着做些新样式的绣品,说不定能打开北方的销路。”她正说着,就见阿福捧着个木盒从外面跑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王妃,王府的侍卫送东西来了,说是王爷让给您的。”阿福把木盒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放着支赤金打造的发簪,簪头是只展翅的凤凰,凤凰的尾羽用细小的红宝石串成,翅膀上还镶嵌着几颗圆润的珍珠,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苏瑶拿起发簪,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子,心中却泛起暖意。她认得这簪子的样式,前几日陪楚墨去首饰铺时,她只是多看了两眼,没想到他竟记在了心里。“替我谢谢王爷。”她把发簪放回盒里,又叮嘱青黛,“把这盒东西收好了,等我回府再拿。”
正说着,就听外面传来马蹄声,接着是侍卫熟悉的声音:“王妃,王爷让属下接您回府,说是宫里来人了,给小世子送了赏赐。”
苏瑶心中诧异,楚念瑶虽在国子监读书,却也只是个寻常世子,宫里怎会突然送赏赐?她连忙交代林绣工和青黛看好店铺,又裹紧斗篷跟着侍卫出门。马车刚驶离百绣斋,就见街上的雪下得更密了,行人都缩着脖子快步走,唯有王府的马车稳稳当当,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的声响。
回到摄政王府时,府门口已经停了辆宫车,太监李德全正站在廊下搓着手,见苏瑶下车,连忙笑着迎上前:“王妃可算回来了,太后娘娘特意让杂家给小世子送赏赐来,说是听闻小世子在国子监得了先生的夸奖,特意赏些玩意儿。”
苏瑶笑着行礼:“有劳李总管跑一趟,快请进屋里坐,外面雪大,别冻着了。”
两人走进正厅,楚墨正坐在椅上看公文,楚念瑶则捧着个锦盒在一旁摆弄,见苏瑶进来,立刻举着锦盒跑过去:“娘亲!你看太后娘娘赏我的东西,有会动的小木人,还有装糖的金盒子!”
苏瑶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个精致的木偶——木偶穿着小小的官服,只要拉动下面的细线,就能做出拱手作揖的动作;旁边的金盒子上刻着缠枝纹,打开后里面装满了各色的糖块,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太后娘娘有心了,念瑶可要好好谢谢太后。”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又看向李德全,“不知太后娘娘还有别的吩咐吗?”
李德全喝了口热茶,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还说,再过几日就是腊八节了,让王爷和王妃带着小世子进宫过腊八,说是宫里熬了八宝粥,让小世子尝尝鲜。”
楚墨放下公文,抬眼看向李德全:“有劳李总管转告太后娘娘,届时臣定会带着王妃和念瑶进宫赴宴。”
李德全又说了些闲话,才起身告辞。楚墨送他到门口,回来时见苏瑶正帮楚念瑶整理衣领,眼中满是温柔,便走上前从身后拥住她:“今日在百绣斋没冻着吧?我看外面雪下得大,特意让侍卫早点去接你。”
“没有,裹着斗篷暖和着呢。”苏瑶转过身,指了指桌上的木盒,“你送我的那支发簪我很喜欢,不过太贵重了,以后不用给我买这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