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之踏上通往第六层的楼梯,身后第五层的寂静与惊愕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门隔开。他心境并无太大波澜,周文轩之流不过是前行路上的些许尘埃,拂去即可,无需挂怀。真正的目标,始终是那隐藏在典籍深处的真相。
第六层的空间比第五层更为开阔,但书架数量明显减少,每一本书册都被妥善地放置在独立的玉格或木匣之中,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与淡淡药香混合的气息,显得愈发幽深静谧。能来到这一层的弟子寥寥无几,个个气息内敛,目光沉静,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典籍,对于顾允之的到来,只是略抬眼皮,便不再关注。
这里的典籍更为古老,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竹简、有帛书、甚至有兽皮卷,内容涉及上古秘辛、失传阵法、奇门遁甲以及一些极为偏门的内功心法。顾允之收敛心神,开始新一轮的搜寻。
他首先找到了存放地理志异和古老传说类典籍的区域。相较于下层,这里的记载似乎更为接近核心,但依旧充满了模糊与残缺。
在一本名为《九丘秘事》的残卷中,他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天地有衡,阴阳有序。然有至纯之体,承天地气运而生,其血如晶,其气如霞,是为‘钥’。钥现,则古老盟约将启,沉寂之地亦将重现波澜……”
“钥”?顾允之心头一动。这似乎是对“至纯之体”的另一种描述,并且明确将其与“古老盟约”和“沉寂之地”联系起来。这“沉寂之地”,是否就是指“神陨之地”?
他继续翻阅,又在一张不知名兽皮绘制的地图残片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标记,旁边的古篆小字依稀可辨:“守……山……祀……” 虽不完整,但“守山”二字,让他精神一振。这地图描绘的山脉走势,与他记忆中蜀州边境的某处荒古山林有几分相似。
然而,这些信息依旧支离破碎,如同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根将其串联起来的线。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琅嬛阁内有阵法维持光亮,但窗外透入的暮色提醒着顾允之时间的流逝。他正准备离开,目光扫过角落一个积满灰尘的书架。那书架材质普通,位置偏僻,上面摆放的多是一些无人问津的杂记、游方之士的笔记手札。
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
指尖拂过书脊上的灰尘,他随手抽出一本封面泛黄、没有题名的线装手札。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娟秀中带着几分凌厉的字迹:
“余游历至西陲绝壁之下的守山村,此村与世隔绝,村民皆姓石,自称‘守山人’,世代供奉山神,不与外人通婚。村中有古训,言村人血脉特殊,需镇守某物,不得离山百里,否则必有灾殃。余观村民体质确与常人有异,气血尤为旺盛,尤以村中巫祝一脉为最,其血隐有异香……”
守山村!石姓!守山人!血脉特殊!镇守某物!
顾允之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屏住呼吸。他强压下激动,继续往下看:
“巫祝石老言,其祖上曾立下誓言,世代守护‘山门’,等待‘契约之人’到来。所谓‘契约’,与一古老传说相关,涉及天地初开时的一场盟约,至于是何盟约,石老语焉不详,只道时机未至,不可轻言。余疑此与上古‘神陨’之谜有关,然村人戒备甚深,余未能深究,留此笔记,以待后人。”
手札的内容到此戛然而止,后面是空白页。
顾允之合上手札,心中波澜起伏。虽然这笔记的作者未能探明核心秘密,但提供的信息却极为关键!守山一族的具体位置(西陲绝壁下的守山村)、姓氏(石)、以及他们守护的“山门”和等待的“契约之人”,都与顾允之身上的谜团紧密相连!
至纯之体,或许就是开启那“山门”的“钥”,也就是守山一族等待的“契约之人”!
这本无名手札,就像黑暗中的第一缕曙光,为他指明了方向!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札放回原处,记下了这个位置。这本手札看似不起眼,或许是其作者故意将其混于杂书之中,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离开琅嬛阁时,顾允之的心情与来时已然不同。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他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线索——西陲绝壁,守山村。
接下来的几日,顾允之除了必要的课程和修炼,其余时间都泡在琅嬛阁的第六层和第七层。他不再漫无目的地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查找所有与“西陲”、“绝壁”、“古老盟约”以及那本无名手札可能年代相关的典籍。
期间,周文轩及其同伴果然没再敢来寻衅,那日顾允之展现出的实力,足以让他们掂量清楚后果。顾允之地字班“不好惹”的名声也悄然传开,这倒为他省去了不少麻烦。
在第七层一本极为冷门的《坤舆残编》中,他找到了一段关于西陲绝壁的补充描述:“……绝壁千仞,下临幽渊,人迹罕至。疑为上古战场遗迹,时有空间紊乱之象,灵气暴虐,非肉身强横者不可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