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爷子斜睨了春桃一眼:“小姑娘火气别这么大,老夫就是来尝个鲜 —— 听说你家姑娘能用野菜做出山珍味?给我来一道,若不好吃,这牌匾我可就要说闲话了。”
苏清欢笑着迎上去:“吴老爷子客气,请里边坐。正好刚买了鲜菌菇,给您做道‘菌菇扒鲍片’,用野菜打底,您尝尝?” 吴老爷子眼睛一挑:“鲍片配野菜?胡闹!这俩可不是一路的。” 嘴上说着,脚却跟着进了屋。
灶房里,苏清欢把鲍片泡发,用青铜小鼎盛了泉水,加姜片料酒慢慢焯。鼎身的温度渐渐升高,鲍片的腥味顺着蒸汽散了,只剩下鲜气。春桃在旁剥蒜:“这老爷子也太傲气了,等会儿吃了菜,保准他说不出话!”
沈砚之帮着切野菜,这次倒没把菜心扔了,只是切得歪歪扭扭。“温家寿宴的菜式,你想好了吗?” 他问。苏清欢一边处理菌菇一边答:“打算做个‘百福拼盘’,用十种市井小吃拼起来,中间放个寿桃馒头;热菜就做‘蟹粉豆腐羹’‘栗子烧鸡’,都是当季的鲜货;汤品用‘竹荪炖鸡汤’,清淡滋补。”
“想得真周全,” 沈砚之点头,“温老夫人牙口不好,这些菜都软烂,正合适。” 春桃插嘴:“还有甜品!小姐做的‘桂花糯米藕’,上次沈大人吃了三块!” 沈砚之耳尖一红,赶紧低头切菜,差点切到手。
不多时,“菌菇扒鲍片” 端了上来。鲍片莹润透亮,趴在鲜绿的野菜上,淋上用鼎熬的酱汁,香气一下子飘满了屋子。吴老爷子拿起筷子,犹豫了一下才夹了一口 —— 鲍片入口即化,菌菇的鲜混着野菜的清爽,一点不腻,酱汁更是醇厚,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回甘。
他眯起眼睛,又夹了一口野菜:“这野菜…… 怎么一点苦味都没有?还带着甜味?” 苏清欢笑道:“用鼎挑的野菜,只选最嫩的芽尖,再用泉水焯过,自然不苦。” 吴老爷子放下筷子,抚着胡子道:“罢了罢了,老夫输了 —— 这菜配得上太后的牌匾,比御膳房那些油腻玩意儿强多了!”
春桃立刻得意起来:“老爷子,我就说吧!我们家小姐的手艺,京城独一份!” 吴老爷子瞪了她一眼,却没反驳,反而掏出张纸:“苏姑娘,下月我有个老友会,想订十桌宴席,就按这个水准来,价钱好说!”
送走吴老爷子,春桃蹦得老高:“这下好了!连老饕都夸咱们,以后生意肯定更火!” 沈砚之看着苏清欢,眼里满是笑意:“我就知道你能行。” 苏清欢心里一暖,刚要说话,就见阿砚跑进来:“大人!隔壁铺面的地契办好了,衙门的人送过来了!”
沈砚之接过地契,递给苏清欢:“手续都齐了,明日就能动工扩建。灶房按你说的,留个小窗口卖包子馄饨,雅间也简单装修,不铺张。” 苏清欢看着地契上自己的名字,又摸了摸怀里的青铜小鼎,鼎身温温的,像是在为她高兴。
傍晚,木匠们收了工,灶房的新灶台已经搭好了一半。张婶送来了刚蒸的馒头,李嫂端来了豆腐脑,街坊们都来凑热闹。春桃拿着账本,趴在桌上算得认真,这次倒没算错数。王伯烧着灶火,锅里炖着排骨,香气飘得老远。
沈砚之帮着收拾碗筷,苏清欢给他递了块刚烤的芝麻酥:“尝尝,新做的。” 沈砚之接过来,咬了一口,酥皮掉了一地,甜而不腻。“好吃,” 他看着苏清欢,“比上次的野菜包子还好吃。”
春桃在旁嚷嚷:“沈大人就会说好听的!明明上次吃野菜包子,连吃了五个!” 王伯笑着附和:“可不是嘛,沈大人这是‘吃人嘴软’,以后可得多帮小筑忙活。” 沈砚之耳尖发红,却认真道:“我会的。”
苏清欢看着他,突然想起昨天他说的话,心里像揣了块热糖糕。她低头看着灶膛里的火苗,映得青铜小鼎发亮,鼎身的 “清欢” 二字与沈砚之送的玉佩上的 “砚” 字虚影,在火光中似乎靠得更近了。
巷子里的槐花香渐渐浓了,月亮升了起来,洒在新挂的牌匾上,鎏金的字闪着温柔的光。春桃打着哈欠算完账,王伯熄了灶火,沈砚之帮着锁好门,几人并肩往巷口走。
“对了,” 沈砚之突然停下,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给你的。” 苏清欢打开一看,是块雕刻着莲花的玉佩,和他自己戴的那块正好成对。“上次在宫里,见你喜欢莲花纹样,就让人做了。” 他声音有些低,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春桃 “嗷” 一声捂住眼睛:“我什么都没看见!鼎爷我们走!” 她拎着青铜小鼎跑远了,王伯笑着摇了摇头,也跟了上去。
巷子里只剩下苏清欢和沈砚之,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清欢摸着玉佩,又摸了摸怀里的小鼎,鼎身暖暖的,和玉佩的温度一样。“谢谢你,沈大人。”
沈砚之看着她,眼里盛着月光:“叫我砚之就好。”
远处传来春桃的吆喝:“小姐!鼎爷饿了,要吃野菜包子!” 苏清欢忍不住笑,举起玉佩晃了晃:“知道了!明天给你做!”
她转身往回走,沈砚之跟在她身后,脚步声轻得像槐花瓣落地。苏清欢摸了摸怀里的青铜小鼎,突然明白,所谓 “清欢”,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这月光下的玉佩,灶房里的火苗,还有身边这个愿意陪她吃野菜包子的人。
巷口的老槐树上,蝉鸣又响了起来,混着小筑里残留的香气,成了这人间最动人的滋味。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清欢渡:味染人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