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世界的屋顶。无尽的白色冰原延伸至天际,狂风卷起冰晶,如同死亡的呼吸,温度低至足以瞬间冻结暴露的肌肤。在这片生命的禁区边缘,努克小镇的灯火如同微不足道的星火。
周昊的“科考队”低调入驻了镇上唯一一家像样的旅馆。安-74运输机已被伪装停放在简易机场,来自“暗影”的先遣队员如同幽灵般融入当地稀少的人流和背景中,开始进行最后的侦察和信息汇总。
旅馆房间内,暖气开到最大,依然驱不散那股渗入骨髓的寒意。周昊看着战术平板上传回的实时数据和高空无人机拍摄的“北极光观测站”图像。
那地方看起来确实像个正经的科研站点:几座低矮的圆顶建筑,竖着天线和气象传感器,周围停着几辆雪地车。但在“深渊”离线终端(虽然算力大减,但基础分析能力仍在)的增强扫描下,地表之下却显示出异常庞大的、深度超过百米的人工结构轮廓,其能量信号被巧妙地分散伪装,但仍能探测到微弱但持续的热源和电磁波动。
“防卫情况。”周昊问道。
艾伦指着图像上的几个点:“明哨四人,分置在四个角楼,装备常规轻武器。但地下入口处有双重加密的液压门,需要特定的身份验证和虹膜扫描。外围布设有震动传感器和被动红外阵列,覆盖了所有接近路径。最关键的是…我们检测到一种持续性的、低频率的声波屏障,覆盖了整个基地上空,任何飞行器低于一定高度都会被瞬间探测并锁定。”
“地下结构的入口只有这一个?”周昊微微皱眉。
“目前只发现这一个主要入口。不排除有其他紧急出口,但肯定更加隐蔽。”艾伦答道,“强攻的话,我们会暴露在开阔的冰原上,成为活靶子。而且一旦触发警报,对方很可能启动自毁程序或转移核心资料。”
周昊沉默片刻,手指在平板上的基地结构图上划过。强攻是下策,他需要的是里面的秘密,而不是一堆废墟。
“先遣队有什么发现?”
“他们尝试从冰层裂缝和废弃的矿道迂回接近,但基地下方的冰层被某种高强度材料加固过,难以突破。不过…他们捕捉到了一次短暂的地下水声信号异常。”艾伦调出一段声呐图谱,“基地深处似乎有活跃的地下水流,可能是融冰形成的暗河。但入口未知,且路径必然极其复杂危险。”
地下暗河?周昊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或许是MRUC赖以维系基地运转的水源和能源通道,也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防御漏洞。
“找到那个暗河的入口。准备水下渗透装备。”周昊下令,“同时,让先遣队在外围制造点‘小麻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明白!”
命令下达,“暗影”如同精密的钟表开始运作。一部分人在远离基地的地方故意触发一些旧的勘探设备,制造出类似动物活动或小型冰崩的假信号,吸引哨兵的注意力和监控系统的扫描。另一部分人则带着专业的水下探测设备,沿着可能的地下河道走向,在凛冽的寒风中开始了艰苦的搜寻。
数小时后,就在周昊的耐心即将被冰原的严寒消耗殆尽时,通讯器里传来了先遣队队长压抑着兴奋的声音:
“老板,找到了!在基地东南方三公里处,一个被冰雪半掩的冰瀑后面,有一个狭窄的冰洞,里面能听到明显的水流声!探测显示通道向下延伸,方向…正指向基地下方!”
“确认通道可行性?”
“洞口狭窄,需要破冰扩大,内部情况未知,但声呐显示有足够空间通行小型水下推进器。水温接近冰点,流速中等,预计通道内会有冰棱和障碍物,风险极高。”
高风险,高回报。这符合周昊的风格。
“准备行动。一小时后出发。”周昊没有丝毫犹豫。
一小时后,周昊和六名最精锐的“暗影”队员,穿着特制的、具备恒温和水下行动功能的黑色潜水服,出现在那个隐蔽的冰洞口。刺骨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洞口幽深,里面传来潺潺水声,仿佛巨兽的吞咽。
周昊检查了一下装备:背后的微型水下推进器,腰间的强磁吸附装置,腿侧枪套里的水下专用步枪,以及头盔上集成的强光照明、热成像和生命探测器。
他看了一眼身后如同雕塑般肃立的队员,点了点头。
没有多余的话语,小队依次潜入冰冷刺骨的地下暗河。河水漆黑,头盔上的灯光只能照亮前方有限的范围,四周是万年寒冰形成的、光怪陆离的蓝色洞壁,偶尔有冰棱如同利剑般垂下。水流推动着他们向前,推进器提供着额外的动力,发出细微的嗡鸣。
通道时而宽阔,时而狭窄,需要侧身甚至匍匐才能通过。水温低得可怕,即使有恒温服,那股寒意也仿佛能渗透进来。队员们沉默而警惕,时刻注意着声呐反馈和周围环境。
前行了约莫二十分钟,通道开始明显向上倾斜。声呐显示,上方不再是厚重的冰层,而是…空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