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正值西方情人节,也是星期六,刚好休息。而昨天W市东湖梅园,万梅齐放闹新春,为期20余天的梅花节正式开幕。
今天我和老婆相约到W市东湖梅园过情人节。正好在梅花节梅园观梅。
清晨天刚蒙蒙亮,寒气还裹着雾在路边打旋。离东湖梅园还有半公里路,风里已经飘来了不一样的气息。
一位穿棉袄的老人牵着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小姑娘手里攥着张梅花形状的门票,鼻尖冻得通红,却仰着头问:“奶奶,梅花开得有书上画的好看吗?”
老人笑着把她往怀里拢了拢:“比画里还俊呢,去了就知道。”
街角的红灯笼在雾里晃悠,“东湖梅花节”的金字指示牌立得笔直,旁边支着个小马扎,卖糖画的师傅正用铜勺在青石板上勾描,金黄的糖丝绕出一枝横斜的梅,引得几个孩子围着拍手。
穿风衣的年轻人背着相机,镜头上还凝着层薄霜,却已经举起来对着东湖的方向对焦——远处的林子在雾里像团粉白的云,枝桠间隐约有红影跳动,许是早开的朱砂梅。
空气里的香越来越清,不是桂花香的甜腻,也不是兰花香的幽远,是带着点冷意的脆生生的香,像刚融的雪水浸过花瓣,混着泥土的腥气飘过来。
路边的长椅上,两个阿姨正翻着刚买的梅枝书签,聊着天,“听说今年有二十多个品种呢,绿萼梅、垂枝梅,还有那个叫‘骨红’的,花瓣红得跟要滴出血似的。”
风忽然转了个向,把一阵细碎的笑声送过来,是几个穿汉服的姑娘,裙摆上绣着折枝梅,手里提着的灯笼穗子扫过路边的枯草。
我和老婆都裹紧围巾往前走,脚下的石板路沾着露水,有点滑,心里却暖烘烘的——还没看见满园的梅,倒先被这满街的期待和香气裹住了,仿佛连空气都浸成了淡粉色,甜丝丝的,全是春天的味道。
在排队进梅园的等候时间,我和老婆看着W市东湖梅园的介绍,梅园占地三十三点五公顷,植梅一万余株,收集、培育出二百六十二个梅花品种,其中包括从美国、日本、朝鲜等国引进过来的“贵妃台阁”、“金钱绿萼”、“人面桃花”、“美人梅”等梅花珍品,其品种、规模皆为中国梅园之最。
因具备凌雪傲霜、独步早春的高贵品质,梅花被列为W市花。
好不容易走进东湖梅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正是现在东湖梅园的真实写照。风景秀丽的W市东湖梅园内,数万株梅花争奇斗艳、傲立枝头,暗香四溢,沁人心脾。
我们穿过疏影横斜的花径,冷香扑面而来。数万株梅树沿坡而植,美国的朱砂梅开得正烈,枝头烈焰灼灼;
日本的绿萼梅玉色初绽,花瓣薄如蝉翼。间杂着本土的宫粉、墨梅,深浅不一的红在枝头织成一片云霞。
微风拂过,落英缤纷,在青石板路上铺就粉色绒毯,偶有蜂鸣与游人的轻笑交织。
最动人是虬曲的枝干,虽没有绿叶扶持,却以铮铮傲骨托起满树芳华。
远处亭台隐约,几位老者临溪写生,笔尖下朱砂点染,恰与枝头花苞相映成趣。此等景致,难怪引得无数人踏雪而来,只为赴这场早春的盛宴。难怪成千上万的游客争相前来享受春天的气息。
我们看见众多W市民利用闲暇时光,迎着明媚的阳光,沐着和煦的春风,或三五成群地穿行于花丛中,或找一块空放松心情,或亲朋好友合影留念,或写上对亲朋好友的真诚祝福,挂上枝头,笑声阵阵不绝于耳。
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的侵袭,W市梅花节确实为众多市民提供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这次梅花节举办方对所有抗癌明星、残疾人、优秀科技工作者、老红军、医疗战线抗击“非典”优秀代表以及姓名中有“梅”字的游客实行免费。
老婆拿出手机给四嫂打电话。
“快到梅园来,昨天梅花节开幕,今天好多人呀!
你和五嫂名字里都有‘梅’字,你叫腊梅,五嫂叫秋梅,正好!
来时把身份证带上,你们凭身份证中有‘梅’字,进园免费。”
东湖梅园为全国四大梅园之首,既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又是全国着名的赏梅胜地,冠绝全球。
东湖梅园创建于1956年,目前面积已扩大到800余亩,定植梅树2万余株。梅园位于H省W市东湖风景名胜区磨山景区南麓,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是我国梅园胜地之一。
这里山青水绿,风景秀丽。
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东湖梅园的园林景致可谓“天然去雕饰”,它依山环水,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在园中,既可欣赏到烟波浩渺、水鸥点点的东湖湖光,又能领略到高耸着楚天台和朱碑亭的磨山山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