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预制厂的老板突然说:“要是能有资金支持我们扩大生产规模就好了。”
我眼睛一亮,说道:“惠农卡就有这方面的功能,符合条件的话可以申请一定额度的贷款。”
大家听后,原本还有些怀疑的态度逐渐转变,不少人开始填写申请表格。
村书记夏荣在一旁笑着说:“看来这惠农卡真是个好东西,能给咱们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我对在河铁村推广“三农”产品更有信心了。
对于几个商店老板,我们则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宣传策略。我们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详细介绍了金穗惠农卡的功能和优势。工作人员不仅耐心解答了他们关于惠农卡的各种疑问,还向他们发放了 POS 机具和转账电话机,以便他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惠农卡进行交易和资金管理。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商店老板们也渐渐打消了顾虑,开始对惠农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一位老板兴奋地说:“有了这卡,以后收款付款都方便多了,还能享受优惠,真是太好了。”
就在大家热情讨论的时候,突然村委会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气喘吁吁的年轻人闯了进来。他着急地说:“夏书记,我家鱼塘出大事了,鱼好像生病了,死了好多!”
夏书记脸色一变,我也跟着紧张起来。我立刻提议:“我们可以用惠农卡的贷款功能,先帮他解决买药治病的资金问题。”
大家纷纷响应,很快帮年轻人办好了贷款申请。年轻人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们了,这惠农卡真是及时雨啊!”
经过这件事,大家对惠农卡的实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推广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咨询和申请办理。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强调了金穗惠农卡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对商家经营的积极影响。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商店老板们亲身体验了惠农卡的使用流程,使他们对这一新型支付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
为了让商店老板王大叔直观感受到了这张卡带来的变化。我们拿出手机,点开银行APP里的“惠农付”功能,对着收银台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输入刚买的两瓶酱油钱“16.8元”,指尖还没离开屏幕,王大叔手边的收款提示音响了:“叮咚!金穗惠农卡收款16.8元,实时到账。”他赶紧拿起老花镜,凑近手机查看收款记录——明细里清清楚楚写着“惠农卡快捷支付”,连付款方的模糊头像都带着几分熟客的亲切感。
“以前收现金总怕收到假币,找零也麻烦,碰上赶集日,钱盒子里一堆硬币毛票,晚上对账得数半天。”王大叔边说边摩挲着柜台上的惠农卡宣传册,“前阵子隔壁老李还说,他用这卡收玉米款,外地客商直接扫码转账,省了跑银行存现的功夫,手续费还比普通转账低一半。”
我们笑着补充:“这卡不光方便顾客付款,您这边后台还能看到每笔交易的时间、金额,月底对账直接导报表,连记账本都省了。”
王大叔忽然想起什么,指着街对面的小卖部:“怪不得小张最近总说‘惠农卡好用’,原来真这么省事!”他边说边点头,手里的宣传册被指尖捻得沙沙响,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亮堂:“以后我也得跟顾客多说说,用这卡付款,他们方便,我也省心,这才是真帮咱们小商户的忙啊!”
虽然河铁村金穗惠农卡的发展对象仅有十几户,数量相对较少,但通过与村支部书记夏仁的深入交谈,我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在交流过程中,我注意到村里有许多跟随建筑老板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力。这些人常年在外,收入相对稳定,正是金穗惠农卡理想的发展对象。而且,前两年在新七和新科项目上为农民工代发工资的人员,也完全符合此次发展的条件。
有了这个清晰的思路后,我迅速对下乡推广“三农”产品的步骤做出了调整。原本计划让随我下乡的内勤人员一同前往各村进行推广,现在我决定将他们单独留在河马总支,继续与各村保持联系并推进相关工作。
安排好内勤人员的任务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往 W 市,那里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项目部。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向这些企业的项目部大力推广金穗惠农卡,争取让更多的农民工受益于这项金融服务。
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入了新七公司的大门。今天的运气似乎还不错,新七公司刚刚结束了一场董事会,刘文书记、刘元总经理以及余琪老总都恰好留在公司里。
走进会议室,我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将我带来的“三农”产品详细地向他们三人做了介绍。在我讲述的过程中,他们三人始终保持着沉默,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个细节。
我心里明白,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我所提供的信息。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