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孙总,今天我来,除了向您汇报网站目前的成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们网站已经进入瓶颈期,下一阶段的发展,想听听您这位股东的意见。”
孙祺听了有点意外。
按照他对有限公司的理解,当初投资两百万只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连一票否决权都没有。
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理说只要王星和团队内部达成一致,他的意见应该不是决定性的。
“王总,能具体说说吗?”
“是这样的,年初脸书在**网站访问量冲进前十,成为社交类网站第一,整个SNS概念的热度被带起来了。
现在国内也出现了竞争者,规模比较大的有51网和5Q网。”
说到这儿,王星下意识地看了孙祺一眼。
对方只是抱臂点头,示意他继续。
显然,孙祺也意识到,接下来王星要说的,才是今天见面的真正目的。
王星沉吟片刻,语气变得沉重:
“目前校内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上次您投的两百万,我们十几个成员一分工资都没拿,省吃俭用撑到现在。”
“人可以咬牙坚持,但服务器撑不下去。
随着用户量增加,必须增设服务器。
现在我们不仅没钱租新的,连现有服务器的租用期也将在六月份到期。”
“眼下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听王星说起校内网眼下的困境,孙祺明白这是互联网创业初期常见的难题——资金见底了。
“王总,没想过融资吗?”
孙祺提议道。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王星当然考虑过融资。
他苦笑着回答:
“我们尝试去谈过融资,但投资机构要么对我们这支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缺乏信心,要么对网站的整体估值让我们不太满意。
团队上下都觉得不太能接受。”
“他们大概给到多少估值?”
“最高的报价也就1800万。”
孙祺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
他当初投了200万,占股20%,当时校内网估值是1000万。
现在投资方给出的估值虽然比之前高了800万,但跟过去十个月校内网的发展相比——用户数翻了五倍——估值却连一倍都没涨。
这确实说不过去。
互联网行业正处在风口,孙祺虽然没亲自经历过融资,但也知道这个行业看重的是用户规模,有了用户,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哪家互联网公司融资时不是成倍增长?怎么到他们这儿,就只多出800万?
别说王星和团队不接受,就连孙祺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字不合理。
“王总,我同意你的看法,这个估值确实不够诚意。”
王星点头,犹豫了一下又说:
“其实还有一家公司,他们不想投资,而是想直接收购我们。
去年年底他们就来过,当时开价1800万,但我们手里有你的钱,就拒绝了。
最近他们又来了,这次报价是2200万。”
2200万,比最初翻了一倍多一点。
这个数字,孙祺觉得还算可以接受。
他想了想,问:
“是哪家公司?”
王星回答:“千橡互动。”
果然。
和孙祺猜测的一样,正是后来人人网背后的那家公司。
尽管这一世孙祺成了校内网的第一个投资人,但历史似乎还是按原来的轨迹发展——去年年底曾以1600万试图收购校内网的千橡互动,再次出现了。
孙祺开始犹豫。
到底要不要卖?
现在出手,立刻能赚两百多万。
不到一年翻了一倍多,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不错的回报。
但这是曾经风靡一时、甚至代表一个时代的产物——人人网。
现在的孙祺想法已经和去年完全不同。
去年,他还只是刚进娱乐圈的新手,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态,投一笔钱,等着校内网转手后大赚一笔。
但经过一年在娱乐圈的摸爬滚打,他深刻体会到这个圈子里的势利与现实后,想法彻底变了。
或者说,他的野心变大了。
见得多,便不再满足。
人总是这样,有了一个就想再要一个。
亲眼看到娱乐圈里那种金字塔般的权力结构后,再回想起当初作为外行人的想法,只觉得可笑又幼稚。
什么制片、导演、编剧、演员的排名,统统都不对。
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从来只有资本。
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浮云,是资本赋予的表面权力,说换就换,让你走你就得走。
而眼前的校内网,正是他跃升为资本阶层的最佳机会。
时间上没问题——现在正是社交网络兴起的时候,正站在风口上。
项目没问题——校内网,也就是人人网,虽然后来没落了,但曾经辉煌过,上市时市值一度达到80亿美元。
团队也没问题——王星的团队经历过两次创业失败,已经非常成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